環境消毒消殺方案(精選3篇)
環境消毒消殺方案 篇1
一、線下培訓恢復前的工作
1、開展師生員工健康排查。要每天排查師生員工健康狀況和行程動向,做好三類人員情況跟蹤,及時報送主管機關,動員在疫情重點地區員工暫不返宿。
2、做好復課前返校人員疫情篩查。詳細統計每一名師生員工的疫情篩查情況,對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的,主動報告主管機關和所在社區,要求及時就醫,確保每一名師生復課前居家隔離時間不少于連續14天。
3、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儲備不低于15日用量的醫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消毒液、體溫檢測設備,配備必要的防護設施,科學、安全進行存儲。
4、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培訓機構要加強場所內外的保潔和消毒,加強各類場所的消毒與通風,徹底消除衛生死角,保持環境整潔。
5、強化疫情防控知識培訓。要組織員工對“兩案九制”的培訓,讓員工熟悉預案的操作流程。要在機構顯著位置張貼防疫常識、宣傳圖標。
二、線下培訓恢復后的工作:
1、加強宣傳教育
可利用墻報、校內廣播、上衛生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讓學生掌握春季多發疾病的預防知識,明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教育孩子要注意勤洗手,搞好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營養和合理的休息,防止過度的緊張和疲勞,并注意防寒保暖。發給學生體溫計,每天至少測量體溫一次。延長學生回家時間,把傳染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2、認真做好學校室內外的環境衛生
加強課室、午休室和活動場所等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盡量不使用空調,確要使用空調設備的'場所,必須要定期換氣。做好機構消毒通風,嚴格執行同一時段生均面積不低于3平方米的規定。落實“消殺記錄制度”,每天開展清潔和消毒工作,加大重點部位消毒次數。機構內部各房間,每天至少通風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
3、落實疫情動態監測制度。對未出隔離期及身體不適教職工和學生不得開展教學、接受培訓。嚴格人員出入檢查、佩戴口罩等工作。密切監測學生和教職工的健康狀態。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做好因病缺勤的師生病因追查與登記等工作。認真落實出入檢查、晨午檢(課前檢查)制度,做好登記工作。一旦發現師生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的,第一時間暫時隔離,依規妥善處理,立即上報屬地衛生防疫部門及教育主管部門。
同時,我們機構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1、足夠的現金流,應對可能長達半年的觀望期;
2、迅速布置專屬機構自己的線上直播錄播系統,課程和服務盡量線上交付;
3、給教職員工和付費學員增加保險額度;
4、機構內外部每天按照規則消毒并進行公示。
5、做好校園外來進出人員管理,對其測量體溫并登記。
6、高度警醒,建立有效工作責任機制。配合國家做好防控工作,做到不傳謠,不信謠。
環境消毒消殺方案 篇2
一、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確保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部署到位、落實到位、效果到位。英塔木鎮衛生院成立消殺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各村衛生室負責人、衛生院各科室相關人員、警衛、保潔人員。
領導小組在衛生院院感辦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擔任,負責統籌全院、村衛生室消殺工作,落實部門責任,配合政府部門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衛生院各科室、衛生室、各村消殺工作,匯總、統計、報送每日消殺數據。
二、工作職責
各科室、衛生室及場所要在消殺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全面統籌、深入、細化、扎實落實消殺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消殺隊伍。
1.由在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下,院感部對全鎮消殺隊伍進行專業化消殺培訓。(責任單位:;責任人:)
2.衛生院專業消殺小組與技術指導組,儲備充足的消毒設備設施與防護物資,調配應急車輛,確保出現疫情后限時做好終末消毒。(責任單位:;責任人:)
3、衛生院建立專業消殺隊伍,確保建立建強一支相對穩定、專業化強的消殺隊伍,配備3名消殺員、1名指導員、1名監督員。對消殺隊伍通過現場指導、專題講座、工作提示等方式,定期進行消殺技術培訓指導,確保精準掌握消殺方法、時間、部位、區域、標準,提升消殺隊伍能力水平。(責任科室:院感部;責任人:)
(二)具體職責分工
為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確保各科室、村衛生室、重點部位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部署到位、落實到位、效果到位,特將主體責任落實到各科室和個人,具體分工如下:
(1)、院內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2)、核酸采樣室物品擦拭、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3)、門診大廳(預檢分診臺、輸液室)物品擦拭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4)、婦科診室物品擦拭、環境衛生消殺工作。(負責人:)
(5)、門診3個內科診室擦拭、消殺工作。(負責人:)
(6)、藥房物品擦拭、環境衛生消殺工作。(負責人:)
(7)、門診樓樓道環境衛生、擦拭等工作。(負責人:)
(8)、檢驗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9)、B超、心電圖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0)、放射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1)、急診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2)、醫療垃圾暫存點、污水處理系統站各項工作。(負責人:)
(13)、行政樓環境衛生、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4)、預檢分診室環境衛生、擦拭、消殺、通風各項工作。(負責人:)
(三)開展消殺工作要求。
(1)全體職工認真學習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防治辦法,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明確分工,落實個人責任,全面做好消殺工作。
(2)全院職工積極參加院內環境衛生大掃除,確保室內、院內、院外環境清潔。
(3)強化措施,辦公區域通風和消毒:辦公室每隔2小時通風一次,早晚各消毒一次;消殺領導小組統籌,各辦公室制定專人負責,全體職工開展消毒應采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對地面和門窗把手、手持工具和辦公桌椅、電腦、鍵盤等表面進行噴灑擦拭。
(4)住宿職工嚴格按照要求確保宿舍個人衛生清潔,宿舍消殺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
(5)各住院部、門診、醫技科等科室全員在科室主任的帶領下,對全科室重點設備儀器、地面和門窗把手、手持工具和辦公桌椅、電腦、鍵盤等表面進行噴灑擦拭,并做好消殺記錄。
(6)預檢分診點負責人按照相關消殺要求做好每日預檢分診點、預檢分診室的消殺工作,并第一時間做好消殺登記工作。
(7)患者轉運組按照車輛患者轉運要求,做到一人、一車、一轉運,一消殺,按照要求嚴格對車輛進行終末消毒。
(8)消殺員每日對全院院內、院外門口地面、樓道、樓梯扶手、公共衛生間、院內死角等按照消毒液消殺比例進行全面消殺,每日不少于2次,并做好消殺記錄。
(9)消殺藥品專人負責發放,建立臺賬,嚴格執行領、發、登記制度,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如:工作服、眼鏡、口罩等)嚴格配比濃度,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10)確保消殺工作質量,由消殺領導小組統一統籌指導監督。
(四)科學規范落實消毒措施。應當合理使用消毒劑,遵循“五要”,即:隔離病區、病人住所要進行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醫院、機場、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環境物體表面要增加消毒頻次;高頻接觸的門把手、電梯按鈕等要加強清潔消毒;垃圾、糞便和污水要進行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要做好個人手衛生。遵循“七不”,即:不對室外環境開展大規模的消毒;不對外環境進行空氣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劑對人員進行消毒;不在有人條件下對空氣使用化學消毒劑消毒;不用戊二醛對環境進行擦拭和噴霧消毒;不使用高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做預防性消毒。
環境物體表面可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擦拭、噴灑或浸泡消毒。手、皮膚建議選擇有效的消毒劑如碘伏和過氧化氫消毒劑等手皮膚消毒劑或速干手消毒劑擦拭消毒。室內空氣消毒可選擇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等消毒劑噴霧消毒。所用消毒產品應當符合國務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管理要求。
(五)做好消毒質量控制和效果評價。要確保消毒效果,做好消毒質量控制。所用消毒產品要合法有效,并嚴格遵循產品說明書使用。要根據消毒對象的特點,選擇可靠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劑量,采取必要的檢測手段,確保消毒效果。
(六)消殺方法
加強環境衛生清掃清潔、定時定點清理垃圾和廢棄物,消除衛生死角;對操作臺面、下水道、運輸車輛等重點部位嚴格落實消毒措施;加強場所內自然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規范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
預防性消毒工作重點關注物體表面(高頻率接觸的門把手、按鈕、開關等)清潔消毒;物體表面在清潔的前提下,使用含氯消毒劑噴灑和擦(拖)拭消毒,噴灑采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里到外”的方式,作用時間30分鐘后清水擦拭干凈,并開窗進行室內通風。含氯消毒劑:物體表面消毒時,使用濃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時,物體表面使用濃度20__mg/L,有明顯污染物時,使用濃度5000mg/L。季銨鹽類消毒劑可在設備上殘留較長時間,因此季銨鹽類和含碘消毒劑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徹底沖洗去除。
相關操作應保留可經后續調閱的檔案材料,包括視頻、照片、原始記錄等。根據人流量的增加可加大消毒頻次,并做好記錄。
(七)個人防護
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四、消殺要求
(一)按照《新型冠狀病毒相關外環境采樣指南》的采樣點位,確定消殺區域和點位、明確消殺任務量,確定消殺時間,提前做好消殺量的任務分配,建立清晰臺賬(注意消殺要隨采樣走,采樣到哪里消殺到哪里,同時要采樣后再消殺)。
(二)統一收集匯總消殺數據和建立臺賬。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科室要充分認識開展疫情防控消毒殺菌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親自落實,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各項措施要求,壓實主體責任,全覆蓋、無盲區、不留死角的做好有關場所的消殺工作,確保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督促指導。加大對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落實情況督導檢查力度,加強培訓與科普宣傳,對存在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各項消殺措施落實落細,有效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消除疫情傳播隱患。
(四)強化責任落實。強化責任落實,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工作不擔當、管控不嚴格以及作風不實、折扣棚架、失職之責,導致工作出現問題,造成不良影響的,依紀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環境消毒消殺方案 篇3
一、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確保重點場所、重點單位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部署到位、落實到位、效果到位。英塔木鎮衛生院成立消殺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各村衛生室負責人、衛生院各科室相關人員、警衛、保潔人員。
領導小組在衛生院院感辦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海同志擔任,負責統籌全院、村衛生室消殺工作,落實部門責任,配合政府部門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衛生院各科室、衛生室、各村消殺工作,匯總、統計、報送每日消殺數據。
二、工作職責
各科室、衛生室及場所要在消殺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壓實主體責任,加強協調配合,全面統籌、深入、細化、扎實落實消殺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消殺隊伍。
1.由在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部署下,院感部對全鎮消殺隊伍進行專業化消殺培訓。(責任單位:;責任人:)
2.衛生院專業消殺小組與技術指導組,儲備充足的消毒設備設施與防護物資,調配應急車輛,確保出現疫情后限時做好終末消毒。(責任單位:;責任人:)
3、衛生院建立專業消殺隊伍,確保建立建強一支相對穩定、專業化強的消殺隊伍,配備3名消殺員、1名指導員、1名監督員。對消殺隊伍通過現場指導、專題講座、工作提示等方式,定期進行消殺技術培訓指導,確保精準掌握消殺方法、時間、部位、區域、標準,提升消殺隊伍能力水平。(責任科室:院感部;責任人:)
(二)具體職責分工
為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落實,確保各科室、村衛生室、重點部位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部署到位、落實到位、效果到位,特將主體責任落實到各科室和個人,具體分工如下:
(1)院內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2)核酸采樣室物品擦拭、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3)門診大廳(預檢分診臺、輸液室)物品擦拭環境消殺工作。(負責人:)
(4)婦科診室物品擦拭、環境衛生消殺工作。(負責人:)
(5)門診3個內科診室擦拭、消殺工作。(負責人:)
(6)藥房物品擦拭、環境衛生消殺工作。(負責人:)
(7)門診樓樓道環境衛生、擦拭等工作。(負責人:)
(8)檢驗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9)B超、心電圖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0)放射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1)急診科環境衛生、物品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2)醫療垃圾暫存點、污水處理系統站各項工作。(負責人:)
(13)行政樓環境衛生、擦拭、消殺等工作。(負責人:)
(14)預檢分診室環境衛生、擦拭、消殺、通風各項工作。(負責人:)
(三)開展消殺工作要求。
(1)全體職工認真學習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防治辦法,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明確分工,落實個人責任,全面做好消殺工作。
(2)全院職工積極參加院內環境衛生大掃除,確保室內、院內、院外環境清潔。
(3)強化措施,辦公區域通風和消毒:辦公室每隔2小時通風一次,早晚各消毒一次;消殺領導小組統籌,各辦公室制定專人負責,全體職工開展消毒應采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對地面和門窗把手、手持工具和辦公桌椅、電腦、鍵盤等表面進行噴灑擦拭。
(4)住宿職工嚴格按照要求確保宿舍個人衛生清潔,宿舍消殺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
(5)各住院部、門診、醫技科等科室全員在科室主任的帶領下,對全科室重點設備儀器、地面和門窗把手、手持工具和辦公桌椅、電腦、鍵盤等表面進行噴灑擦拭,并做好消殺記錄。
(6)預檢分診點負責人按照相關消殺要求做好每日預檢分診點、預檢分診室的消殺工作,并第一時間做好消殺登記工作。
(7)患者轉運組按照車輛患者轉運要求,做到一人、一車、一轉運,一消殺,按照要求嚴格對車輛進行終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