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創建21世紀新型學校規劃
第一部分:現狀分析
××中學是一所有46年歷史的普通完全中學。學校以“求實、創新”為校風,先后被命名為上海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示范學校、上海市德育先進集體、上海市軍民共建先進集體、上海市擁軍優屬模范單位、上海市中學社會實踐先進單位、上海市加強初中教育先進單位、上海市體鍛達標先進學校、閔行區文明單位、閔行區科技特色學校、閔行區綠色學校。
作為一所老學校,存在著不少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校園建筑風格不夠一致、師資隊伍參差不齊、行政人員學科結構不夠合理、社區環境屬城鄉結合部。
1999年9月我校開始新基礎教育實驗,成為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新基礎教育實驗已經在我校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取得顯著成效,在師資培訓、班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相應進展。我校新基礎教育實驗組獲得區先進稱號,獲得了區成果應用一等獎等獎項,在全國性刊物《中小學教師培訓》《教育發展研究》等發表了新基礎教育內容的論文。
葉瀾教授說:“新基礎教育的理念要制度化。”一部分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一要找亮點,找現有的亮點,使這些亮點更亮;二要找可能的亮點,使學校不斷擴大亮點,自己感到一年一年在亮起來。××中學就有這個味道。”
我們對21世紀新型學校的創建構想是:“以先進理念為指導,以人本管理為目標,以人格塑造為抓手,以人文氛圍為基調,以信息技術為平臺,以家庭社區為拓展,以師資建設為主線,以教育科研為支撐。” 我們的創建對策是:“發揚傳統,正視現實;弘揚校風,求實創新;拓展亮點,整體推進。”
第二部分:創建規劃
一.創建目標
在實施新基礎理論本土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把握實踐的重點,包括課堂、班級和學校。
(一)課堂——洋溢生命活力
張揚個性、鼓勵多元、提倡兼容、追求和諧
(二)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1.凝聚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隊伍;每個學生主動尋找為班級服務的崗位。
2.創造力: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昨天
3.上進心:有切實可行的動態發展的班級目標,每一個學生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
4.責任心:每一個學生的一言一行能對班集體負責、能對自己負責。
5.時間觀: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6.效率觀:講究方法,提高效率
7.寬容度: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8.成熟度:善于反思,調整對策
(三)學校——煥發勃勃生機
創設平等與民主、開放與創新的現代學校環境。學校的基本活動場要有利于師生的生存發展,讓學生喜歡學校,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為師生創設一個主動發展的生存環境。
向家庭、社區拓展,不把教育教學局限于學校。完善家長學校、新生家庭訪問制、學校家庭聯絡手冊、社區服務、學生教育教學輔助基地的開發等。新基礎教育的理念將通過學生滲透到家庭、社區,學生將不僅僅是在學校習得新基礎教育理念,而且在家庭、社區也體驗、應用、推廣新基礎教育理念。
二.理論指導
產生于世紀之交的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論。其鮮明的特點是理論先行、理論聯系實際,既“成事”,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