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精選3篇)
大班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主題
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二、活動宗旨
1、增加校園生活的樂趣,構建和諧校園,豐富新生的校園生活。
2、讓同學們更加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情感。
3、培養同學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4、表現同學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
5、進一步提高廣同學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同學們道德建設的發展。
6、深刻理解中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樹立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
7、加強同學負責積極向上的態度。
三、活動要求
1、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態度。
2、設計形式自由,不可鋪張浪費,避免一次性裝飾。每個小活動要有自己獨特之處,吸引同學們的目光。
3、要能夠讓同學們體會到活動的快樂。
4、主題鮮明,文化氣氛濃郁。
5、遵守制度,互幫互助,舉止文明,勤儉節約,遵守學校的管理條例,有序展開活動。
6、整個過程的環節要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中心,從而真正實現此次活動的目的。
7、多以自主制作為主,盡量避免直接商業化的裝飾。
四、活動時間
_月_日,29日
五、活動地點
學九前主干道
六、活動對象
__學院全體學生
七、活動宣傳
1、召開部門例會,下發通知。
2、在學三樓前掛傳統文化活動宣傳海報(提前一周)
3、在學生宿舍樓下張貼傳統文化活動的小海報
4、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宣傳。(提前一周)
八、活動內容策劃
1、名句知多少(編輯部1-3人)
自制一些樹枝制成小樹之類,然后將部門人員自制的手寫卡片名句掛在樹上,由同學們來猜下一句,或者是做事先準備好的趣味小題,答對即可以獲得小禮物。
2、絢爛中華(編輯部1-3人)
由主辦方提供紙筆,供同學們涂鴉,畫好后可以夾在主干道的繩子上面,合影,并且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好的作品發送到微信平臺上。與此同時還可以猜民族服飾,猜對即可以獲得精美小禮品。
3、傳統文化展板(設計部1-3人)
二十四孝,詩詞曲賦,以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文化為主題,由各系提供,在主干道進行投票活動。
4、書法展示(設計部1-3人)
宣傳工作室與法協會攜手,由書法協會提供書法作品供同學們欣賞。
5、獎項兌換(網宣部1-3人)
參加活動兌換得小禮品,讓參與者掃描二維碼。
九、活動流程
6:30外聯部懸掛海報
8:00網宣部全體男生班桌椅
8:30布置現場
9:00-9:30活動開始
12:30各活動內部安排人員吃飯
16:00活動結束
十、獎項設置
參加活動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特等獎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十一、人員安排
現場總負責:閆可、何偉進
前期宣傳:設計部、網宣部、編輯部
會場布置負責:外聯部
秩序負責:部門干事
計分負責:部門干事
現場拍攝:設計組
十二、可能存在的問題
1、宣傳工作不到位。
2、音響設備不能正常使用。
3、主干道人多雜,容易造成現場混亂。
十三、活動預算
氣球、彩筆、彩帶、紙、書夾、小禮品繩子、海報、彩印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宣傳工作室
大班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的:
1.嘗試用捆扎大小珠子扎染T恤。
2.欣賞各種扎染作品,了解民族工藝,了解古代扎染的過程。
3.樂于參與活動,感受扎染的奇妙,體會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古代扎染的圖片或視頻
2、已經扎染好的T恤和各種扎染作品或作品圖片(花布、衣服、圍巾、包等)。
3、純棉淺色t恤,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線,染料、剪刀、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出示已經扎染好的T恤、幼兒觀察。
——小朋友們這件T恤好看嗎?
——T恤上都有些什么顏色?
——你們知道這些顏色是怎么扎染上去的嗎?
二、學習扎染:
1、欣賞扎染。
(1)播放古代扎染的圖片或視頻,了解扎染過程。
(2)欣賞各種扎染作品,引導幼兒討論花布上有哪些圖案?花布上圖案的顏色特點。欣賞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圖案的奇特。
2、教師示范扎染的材料與操作過程。
(1)示范扎染的過程,浸泡——晾干——捆扎——浸泡——晾干——燙平,知道用不同的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制作材料,共同討論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學習扎染。
3、嘗試在T恤上進行扎染,布置圖案。
(1)鼓勵幼兒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進行扎染,設置圖案。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并給予指導。
三、教師指導: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么?(扎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么?(沒扎緊)
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4、如果染完顏色后,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5、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結束部分:
幼兒把扎染的作品晾干,欣賞同伴作品,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活動延伸:幼兒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大班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與人合作時,應傾聽別人的意見,學習協商解決問題的策略。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地墊,體現合作的圖片,幼兒繪畫、手工、書寫工具。
2、經驗準備: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合作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知道合作可以解決問題。
教師以小海龜救媽媽的故事提出問題:“有一天,海龜媽媽帶小海龜去學游泳,游著游著,小海龜們餓了,媽媽去幫它們找海藻吃,一不小心,媽媽的身體被卡在了礁石縫里。”請幼兒猜猜小海龜是用什么方法救媽媽的?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講小海龜們合作救媽媽的結局,讓幼兒體會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簡單的小故事,直接導入合作的主題,幫助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突出了活動目標。】
二、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學習合作的方法。
1、了解游戲規則,激發合作的愿望。
布置場景:教師在場地分散放置大塊地墊(平均每4名幼兒用一塊),并調動幼兒:“我來當海龜媽媽,你們愿意當小海龜來和我做一個合作的游戲嗎?”
交待游戲規則:以地墊當作大海里的安全島,教師說兒歌“小海龜,本領高,潮水來了趕緊躲,牢牢站在安全島,兇猛的潮水沖不到。”幼兒學小海龜隨兒歌圍著安全島游泳,當教師說完:“兇猛的潮水沖不到”時,幼兒快速跑上地墊,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能掉入“潮水”中。
【簡單的游戲材料很容易讓幼兒進入情景,幼兒一定會急于游戲,教師此時交待規則的過程要中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2、游戲“安全島”,體驗合作的快樂。組織幼兒游戲,初步嘗試合作。
討論:“怎樣可以站得又快又穩?”“為什么有的小海龜動作快卻掉進了水里?”
小結:只有互相合作才會讓大家都安全。
【有了速度與“安全”的要求,幼兒一定會有爭先的意識,所以在快速跑上墊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相互的影響,當幼兒出現不穩定或有合作的現象時,教師一定要關注,并通過對比啟發幼兒對合作的思考。】
3、增加游戲難度,學習合作的方法。
教師逐次減少地墊的數量,讓更多的幼兒嘗試合作。請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或同伴是怎樣保證自己安全的?讓幼兒通過自己表述和與同伴交流,理解互相幫助、協商才能更好地合作。
【這是游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體現教育價值的部分。墊子的數量可有效地控制幼兒之間的合作需求,當幼兒產生沖突時,正是幼兒需要互相協商的過程,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適當做出引導,可用方法:互相觀察、討論、協商等。】
三、知道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愿意與人分工合作。
1、觀察生活中人們合作的圖片,發現合作的多種方式。拔河、抬花轎、劃龍舟、搬東西。
2、觀察分工合作的圖片,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籃球比賽、做手術。
3、觀察疊羅漢表演與解放軍救災的圖片,讓幼兒知道在合作時要堅持、忍耐。
【利用圖片拓展幼兒的經驗,體現社會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特點。既能了解合作的多種方式,又能引導幼兒知道良好的合作品質,使幼兒的經驗從游戲提升到生活中的社會行為。】
四、延伸活動:學習用合作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以為解放軍獻愛心、做禮物為內容,組織幼兒討論、協商分工。
2、請幼兒小組協商并選擇制作材料。
3、幼兒合作制作禮物,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利用多種合作方式提升幼兒經驗,使幼兒能在生活中使用傾聽、協商、合作的策略,體現教育的現實意義以及社會教育的一貫性及反復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