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精選9篇)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律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準確地隨音樂做動作。
2、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的歡樂,感受舞蹈的優美。
3、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教學準備:
音樂CD,茉莉花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茉莉花
1、茉莉花的味道。
師:你們聞到了什么香味了嗎?
師:是什么東西的香味呢?這是什么花?
2、茉莉花的顏色。
師:你覺得它是什么顏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葉子是綠綠的,花朵是白色的。
二、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旋律。
1、完整欣賞音樂。
師:好聽嗎?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2、邊看圖片邊欣賞音樂(A段)。
師:你們看出來,圖片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嗎?
師:一句話一幅圖,這里有幾幅圖?原來第一段有6句,就有6幅圖。
三、鼓勵幼兒表現茉莉花的動作造型。
1、看圖片做動作。
師:涂上的茉莉花都是一樣的嗎?哪里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張(花蕾)。誰來學一學?如果把我們的身體作為花蕾可以怎樣呢?
師:這張呢?可以用什么動作?
師:畫面上有幾朵?那我們同伴間可以怎樣來表現,誰來試一試呢?
師:如果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來表現一朵茉莉花,可以怎么樣呢?
師:這張呢?在采花呢?能不能采?歌曲里是怎么唱的?
2、跟隨音樂來表現。
師:我們一起來做一朵茉莉花好嗎?
三、欣賞B段和C段音樂。
1、B段音樂請幼兒兩兩合作來表現茉莉花花開的造型。
2、C段蝴蝶飛來了。
師:茉莉花開得好香啊,看!把誰都吸引來啦?
3、完整地欣賞音樂,幼兒隨音樂用動作來表現。
(1)教師當蝴蝶點到誰,誰就起來開放。
(2)請一名幼兒當蝴蝶。
4、游戲:給每位幼兒發一張餐巾紙,用來扮演雪白的茉莉花。請不分幼兒扮演茉莉花,不分幼兒在C段扮演蝴蝶。
四、小結
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僅是中國的藝術瑰寶,更是世界的藝術瑰寶,讓我們把茉莉花唱響全世界。
活動反思
《茉莉花》這首樂曲非常優美,它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中國的江南民歌。但對于我們北方的孩子來說,他們對茉莉花的認識還是膚淺的陌生的。那么如何讓幼兒欣賞,從哪方面欣賞?于是我們煞費苦心,認真分析歌曲內容、旋律性質。最后決定從情感的熏陶入手,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朵朵形態各異,充滿思想的茉莉花。
本次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投入,陶醉其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各領域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得當,都有小結與教育意義。讓學生們喜愛民族歌曲《茉莉花》使他們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足:
由于著急走流程,忽視了某些細節。在看圖提問枯萎茉莉花時,沒有引導幼兒表達出枯萎茉莉花的心情。有些語言組織不是很精練。在以后的活動中,一定要沉下心來備好每個環節,真正面對孩子,把每個環節都要考慮周到。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做個有心人、用心人。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2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接觸京劇旋律,對京劇感興趣。
2、初步了解歌曲旋律特點,感受歌曲中特有的京劇韻味,并學唱歌曲。
3、激發表現欲,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教學準備:
1、京劇錄影VCD。
2、小竹籃若干。
教學過程:
一、欣賞老師表演“撿豆豆”(動作提示附后)
議論:你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覺?
——提示孩子感受京劇。為了讓孩子比較鮮明地感受京劇,老師在表演的時候,應該穿上相應的服裝。
幼兒:這像唱戲一樣的……就像穿上那種紅紅綠綠的衣服……臉上還弄得花花綠綠的,大花臉的樣子……
二、欣賞京劇片段
議論:京戲和我們平時的唱歌、跳舞有什么不同?
幼兒:京戲的臉要畫過的……京戲邊唱邊做動作……京戲衣服都是古代的(也有穿現在的衣服,只是很少)……京戲唱起來和歌不一樣的,音要拖得很長的……京戲不是用鋼琴伴奏的,而是用這種琴伴奏的(這叫京胡)……京戲里的人還會武功的……
三、學唱歌曲
1、提著小竹籃,跟著老師邊唱邊舞。
——如果孩子對京歌的歌詞旋律,不太清晰,可以聽鋼琴伴奏的歌曲。但是表現時,還得用京胡來伴奏。
鋼琴伴奏時,孩子如同唱一般歌曲一樣,但是,京胡伴奏,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嗓子提起,這時,京歌的味道就很濃了,孩子們也為自己的變化而興奮,于是興致大增。
2、孩子表演,老師配上京劇的鑼鼓節奏。
——這個活動,可以讓孩子在角落學習中繼續把玩,直到可以為i大家演奏或伴奏。
活動中,許多孩子對京胡非常感興趣,所以,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玩一玩京胡。
附兒歌:《撿豆豆》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
2、學會保護自己,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布置兩個場景,分別為“幼兒園”“花園小區”
三、活動過程
(一)營造情景
幼兒園里的陌生人
1、故事導入。在“幼兒園”場景中,__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人來接,這時來了個陌生人,這名小朋友跟陌生人走嗎?(引出課題)
(二)互動表演。請幼兒參與,教師扮“陌生人”與幼兒對話,自稱是幼兒的親戚,引誘幼兒跟隨“陌生人”走。
社區里的陌生人
1、教師在“花園小區”場景中,再次講述故事:__小朋友搬了新家,在樓下玩完后,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這時又來了一個陌生人,陌生人帶走小朋友了嗎?
2、幼兒與假扮的陌生人對話,陌生人拿出好吃的東西或好玩的禮物哄騙幼兒,觀察幼兒的反應。
(三)經驗分析
提問:1、什么是陌生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為什么?
3、陌生人要帶你們走,你們應該怎么辦?
(四)小結:小朋友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受陌生人給的禮物,不能跟陌生人走。
(五)學習兒歌。
幼兒園,門兒開.爸爸媽媽都接來。
毛毛媽媽沒有來.急得毛毛哭起來。
陌生人,走過來,干萬不要去理睬。
別亂跑,慢等待.爸爸媽媽一定來。
(六)演一演,情景再現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踵趾小跑步,愿意大膽表現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2、根據歌詞創編不同方向的采蘑菇的動作。
3、知道找地方舞蹈,與同伴共享空間。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教學CD。
2、鈴鼓四個、碰鈴兩對、園舞板四對,圖片-園地和孩子。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圖片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們高興嗎?
他們高高興興的要去干什么呢?(啟發幼兒想象。)
2、感受音樂。
(1)播放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音樂中的主人公是誰?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樣?)
(2)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為什么這么高興?聽完之后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啊?)讓幼兒深入體會音樂帶來的感受及音樂表現的內容,鍛煉幼兒的聽力水平。
3、分析歌曲結構,討論編配方案。
(1)根據音樂,引導幼兒分析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哪幾個部分。
教師分段彈奏樂曲,讓幼兒熟悉音樂節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_、__節奏音型。
把節奏譜貼在黑板上,提問有沒有小朋友能打出這個節奏,進行指正。
讓小朋友們跟著老師,用自己的小手把節奏打出來,接著換用其他身體部位在樂曲適當處跟著老師把節奏打出來(跺腳、抖手腕、拍肩等),使樂曲節奏更加生動有趣。
請一位小朋友上臺示范,用身體語言。
4、設計配器方案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樂器,手拿自己的樂器齊奏這首曲子的節奏,探究齊奏好不好聽。
(2)討論樂曲該怎樣配器,跟幼兒逐句逐段分析。每種方案都用樂器嘗試一下。
5、根據指揮合奏,注意表情、音量。
(1)教師指揮,小朋友嘗試進行樂器演奏,演奏完畢。教師點評,小朋友演奏的時候由于對樂器的不了解及對樂曲結構掌握的不夠,在音量、音色處理上需要提高。
(2)教師對三樣樂器進行介紹及在樂曲中該如何配合才好聽,并著請小朋友們嘗試演奏,看看是否比剛才的好聽了。
(3)提醒小朋友們要帶上微笑,音樂中小姑娘采蘑菇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啊?
活動延伸:
在科學活動中,可以向幼兒介紹一些有關蘑菇生長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是用歌曲導入新課的,歡快的節奏使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接下來的備學,很輕松的就搞定了,簡直出乎預料。讀課文和識記生字詞幾乎沒費什么大的力氣。我本打算第一課時熟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為主,把問題拋出,讓優等生試著解決問題,我檢測c層的學生并幫他們鞏固。可是,孩子們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解決的都很好。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5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選用音樂《兔子跳跳跳》,樂曲風格歡快,曲式結構簡單,我結合這首樂曲,圍繞樂于與同伴交往的主題,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注重幼兒對音樂旋律、結構的感知,結合小兔子的肢體動作,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旨在培養幼兒傾聽音樂、感受音樂、并大膽表現音樂。同時在愉快的音樂活動氛圍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培養幼兒集體游戲的規則意識。活動目標:
1、能跟隨音樂節奏的變化邀請好朋友互動參與游戲。
2、通過傾聽音樂,根據故事線索,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所要表達的內容。
3、在集體活動中感受音樂游戲的快樂,愿意參與集體游戲。活動準備:
1、音樂《兔子跳跳跳》。2、小兔子頭飾一個。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兔子舞》進場。
(暖身活動,幫助幼兒盡快融入音樂氛圍)
二、初步熟悉音樂旋律,感應AB曲式。(結合動物形象,引出音樂主題)
1、靜聽音樂,熟悉音樂旋律。
2、根據動作提示知道音樂里出現四只小兔子。師:你來聽一聽音樂里我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上車?三、聽音樂邀請好朋友上車,參與音樂游戲。
1、師示范,邀請四名好朋友上車、請幼兒仔細聽,當聽到什么音樂后邀請的好朋友上車?
四、跟隨音樂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師:接下來,我和我的好朋友要玩特別好玩的游戲,你看看我們在玩什么游戲?
1、師邀請一個兔子來玩石頭剪刀的游戲,請幼兒創編動作。五、整體感知音樂,參與音樂游戲。
1、師邀請一只兔子班長一起來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2、請兩只兔子班長來邀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3、請四名兔子班長邀請好朋友參與游戲。4、孩子們聽音樂,感知音樂曲式變化。六、結束部分
師:我們聽音樂開著小火車一起去和客人老師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簡單評價,自然結束)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和圖譜,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形象和內容。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中各個角色形象,并能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3:體驗并享受音樂欣賞過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完整音樂一段,分開三段音樂2:圖譜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老師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是從森林里傳出來的,認真聽,聽完后告訴我,音樂里都有什么聲音?可能會有誰?
二、完整欣賞,借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
1:這段音樂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這段音樂不僅能用故事來講,老師還把它編成了圖譜,但是剛才進來的時候我不小心把他們的順序給弄亂了,小朋友能幫我一起把順序整理好嗎?
下面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看圖譜,聽一聽,看一看,圖譜是怎么講這個故事的?
孩子們,這段音樂聽起來是輕很溫柔的,還是很有力量很雄壯的?這種聽起來很有力量的音樂我們叫他“進行曲”,那么你覺得這段音樂是關于誰的進行曲呢?
三、聽音樂,表現樂曲的內容和形象。
1、分樂句表現音樂形象和內容,鼓勵幼兒大膽用動作表現。
孩子們。你們想不想聽著有力量的《獅王進行曲》,一起參加小動物們的狂歡節呢?但是我們可不能讓獅子大王小看了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我們先來排練一下怎么樣?
2、欣賞全曲,完整表演。
排練完成了,我們的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
活動延伸:根據樂曲內容,想想“獅子王和小動物”的游戲可以怎么玩。
附故事:
早晨,森林里特別安靜,小動物們有的剛剛起床,有的在草地上安靜地玩耍,這時候,機靈的小猴子從樹上滑下來,邊滑邊喊——獅子大王駕到!話剛說完,小猴子吹起了喇叭,小動物們也趕緊站好兩隊,迎接獅王的到來。
奧!獅王真的來了!遠遠望去,只見他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向這邊一步一步走了過來。來到了小動物們中間,獅王看到大家列隊歡迎它,高興的大聲吼叫,樂隊吹號角為它伴奏。吼完了,獅王說:“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吧!”原來,獅王是來參加動物狂歡節的。獅王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玩的特別開心!他們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太陽下山。玩累了,獅王非常高興的大吼一聲!(傲~~~~~)把小動物都給嚇跑了。森林里又安靜了下來!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風格,在教師動作以及滑稽語氣詞的提示下,學唱弱拍起歌曲。
2、嘗試替換歌曲中部分歌詞進行演唱。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并演唱。
活動準備
1、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唱過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兒用書:《胡說歌》。
3、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觀察幼兒用書投影圖《胡說歌》,感知并理解畫面滑稽、風趣的內容和風格。
師:小丑最喜歡說幽默的話、做滑稽的事,逗大家開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樣嗎?
二、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學說歌詞。
1、幼兒在教師慢速說歌詞的過程中,發現語氣詞“哎呀”及動作的提示作用。
2、幼兒根據教師動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說歌詞。
三、初步學唱歌曲。
1、幼兒聽教師以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說歌》。
2、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學唱歌曲。
3、幼兒繼續學唱歌曲。
四、替換部分歌詞,進一步學唱歌曲。
1、幼兒嘗試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師將襪子套在鼻子上,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3、讓個別幼兒扮小丑操作襪子,(屈.老師.教案網出處)進一步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五、進一步替換、創編新歌詞,風趣地進行表演唱。
1、教師表現幾種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帶系在頭上、把圍巾扎在腰上等,啟發幼兒仿編歌詞唱歌。
2、教師請有創意的幼兒帶領大家練習并享受新創作的作品。
六、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并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賞、認識原來不合理的著裝。
師:襪子一定要穿腳上嗎?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嗎?說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僅滑稽還漂亮呢。小朋友自己來做設計師,重新打扮一下自己,舉行一個特別時裝展示吧。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在美工區,提供干凈的頭巾、絲襪、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設計制作時裝。
活動反思
《胡說歌》是一堂輕松有趣的音樂活動課,不但孩子們學的喜歡,老師也教的很開心。歌曲曲調輕松活潑,歌詞幽默詼諧,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歌曲將幼兒身邊常見的穿戴方式顛倒,使其違反常理,讓人聽了就覺得好笑。歌曲的特點是能讓幼兒隨意的胡編,從而激發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通過唱歌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風格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確實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了胡說的快樂。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8
知識技能目標:
在聽賞樂曲時,能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音樂情緒,用身體語言表現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樂情緒。
情感與態度目標:
感受快樂,并通過與同伴合作來表達情緒。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畫一畫讓學生更貼切地感受表現樂曲情緒。教學重點:感受《喜洋洋》熱烈歡快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感受表現樂曲情緒
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
學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中進入教室。感受音樂氣氛。
師: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進入快樂的音樂課堂,我此刻的心情就和這首樂曲一樣高興歡快。這首歡快活潑的音樂能讓你們想起什么嗎?(學生:過年、節日……)
二、聽賞民樂合奏《喜洋洋》。
1、整體聽賞,感受情緒。
師:在這些喜慶的日子里,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也是咱們聽到這首樂曲最多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在音樂聲中回味一下那些快樂的心情吧!
整體聽賞樂曲,隨樂輕哼,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
(課件播放音樂,并播放喜氣洋洋的場景。)
師:同學們猜猜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喜洋洋》)
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更適合這首曲子?為什么?
2、分段賞析,深入感受。
師:剛才欣賞的過程中有些同學的表情發生了變化。有時候特別高興快樂,有時候又顯得放松一些。老師把這兩段不同的地方記錄了下來,讓我們聽聽有什么不一樣?
(1)分別聽賞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
師:給你們一個紅色方塊和一個藍色圓形,給這兩段音樂配色,你想怎么配?。
然后讓學生說說兩個樂段音樂情緒的表現特點。(第一段旋律歡快,熱情洋溢;第二樂段旋律舒展流暢,非常抒情。)
3、綜合欣賞,參與表現。
師:你們的感覺真是敏銳!現在請用你們的身體來表現一下你們所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吧!
(1)完整播放樂曲,學生隨音樂節奏,選擇最能表現自己快樂心情的動作律動。
(2)請幾個學生按其他同學的表現為音樂標記不同樂段。
(3)課件出示樂曲的樂段標記。
師:同學們笑得可真開心!快樂的心情來自于快樂的生活!有節日的快樂,有喜事的快樂,更有豐收的快樂!聽!這里傳來了一陣快樂的歌聲!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學得開心嗎?什么時候讓你最開心?
(生:……)
師:老師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渡過了快樂的40分鐘,在喜氣洋洋的音樂中回味了幸福快樂的時光,希望快樂永遠與我們相伴!讓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繼續今天快樂的學習吧!
中班音樂教案設計方案精編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即興舞蹈,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故事和圖形譜,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3、讓幼兒感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圖片、黑板、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聲勢律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1、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么?
2、即興舞蹈。(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師;請你邊聽音樂邊把你想到的東西跳出來。
三、聽故事。
有個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圖片)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這兩個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飯,還一起睡覺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著急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婆婆,她告訴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來丫丫到一個國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來的路,回不來啦!丫丫跟老婆婆說:“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個國家去。”婆婆說:“這個國家很遠,只能走路去,還要鉆山洞。還有那個國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說:“再遠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訴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發了。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出示兩段紙做的道路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出發了,丫丫走了多遠,請小朋友把手指伸出來一起幫她數數?
教師拿著丫丫的圖片在圖形譜上走八下,教師告訴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還要繼續走,又接著走了800里。
2、拉拉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兩座山,過一座山還要走一段路。)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走路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走路——鉆山洞——走路),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從山洞出來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歡迎丫丫到他們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說了句話歡迎丫丫,你們猜說的什么呢?
這句話就是: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節奏為(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這個國家的人很熱情,還做了動作表示歡迎,按節奏拍手。
教師帶小朋友根據節奏拍手并說歡迎詞。
6、丫丫進了這個國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發現這個國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門很矮,要鉆進去,鉆進去之后又發現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圖片)
7、請小朋友創編丫丫鉆進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動作。
教師示范動作(鉆門——走路——鉆門——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2、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3、老師帶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動。(加上丫丫走路的動作和鉆山洞、鉆門的動作)(放第主旋律音樂兩次)
4、課室內放有用積木搭成的山洞和門,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動感。(放完整音樂)
5、滲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個門里終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師提問:丫丫很艱難才找到哈哈,哈哈應該說什么?我們應該向丫丫學習什么?教育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樂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個旋律回旋重復了8次組成。旋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句相同的樂句組成,沉穩而又歡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個樂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線形,兩句旋律線象兩條寬寬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兩句基本相同的樂句組成,急促而歡快,每個樂句感覺前兩拍象人蹲著在鉆山洞,后兩拍象人站起來昂首挺胸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