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一次防汛抗旱會商會的會議紀要
20xx年4月28日上午,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秘書長劉正平在市水利局26樓會議室主持召開了20xx年全市第一次防汛抗旱會商會議。市應急辦、市城鄉(xiāng)建委、市交委、市農委、市民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氣象局、重慶海事局、長江委上游水文局、武警水電八支隊、市水務資產公司等市防指成員單位和市水利局相關處室、直屬單位及市水投集團的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全面回顧了20xx年1-4月以來全市的氣溫、雨情、水情、墑情、災情等有關情況,對20xx年汛期洪旱趨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并提出防汛抗旱工作的相關要求和建議。現(xiàn)將會議議定的主要事項紀要如下:
一、20xx年前期情況回顧
(一)氣溫
截至4月底,我市平均氣溫為12.4℃,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1.5℃。1~4月平均氣溫分別為8.4℃、9.8℃、14.6℃和18.3℃,與常年同期相比,各月均偏高1℃以上。
從區(qū)域上看,全市除巫溪以外各區(qū)縣均較常年同期偏高1.2℃以上,其中長壽偏高達2.7℃。沙坪壩、大足、江津、長壽、豐都、墊江、彭水、忠縣、梁平、萬州、云陽、開縣共12區(qū)縣氣溫為當?shù)赜袣庀笥涗浺詠硗谧罡摺?/p>
(二)降雨
截至4月底,市平均降水量為153.1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4月降水量分別為23.7毫米、18.7毫米、33毫米和77.7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1月顯著偏多26%,2月和3月分別偏少19.8%和24.4%,4月偏多15.3%。
從區(qū)域上看,萬盛、永川、長壽、渝北、北碚較常年同期偏少2~3成,巫山、城口、巫溪、開縣、酉陽較常年同期偏多2~6成。巫山降水量為當?shù)赜袣庀笥涗浺詠硗诘?多。全市共有24個區(qū)縣已出現(xiàn)大雨,其中大部地區(qū)大雨初日在4月上旬,較常年偏早。
(三)水情
20xx年1~4月,長江上游流域來水正常偏多,其中長江干流寸灘站、烏江武隆站監(jiān)測來水較常年偏多3成;金沙江向家壩站、岷江高場站、嘉陵江北碚站監(jiān)測來水較常年偏多1~2成;沱江富順站監(jiān)測來水與常年基本持平;大寧河巫溪站監(jiān)測來水較常年偏少1成。全市中小河流水勢平穩(wěn),未出現(xiàn)明顯洪水過程。
(四)土壤墑情及旱情
20xx年1-2月,我市土壤墑情基本正常;3月我市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顯著偏少,其中潼南、合川、銅梁等區(qū)縣的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輕度干旱;4月我市連續(xù)出現(xiàn)降雨之后,旱情得到緩解。截至4月底,我市基本無氣象干旱。
(五)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情況
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應蓄水35.35億立方米,實際蓄水22.25億立方米,實際蓄水占應蓄水的62.9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1億立方米。當前工程可供水量為16.99億立方米。大渡口區(qū)、北部新區(qū)、榮昌縣、 璧山區(qū)、潼南縣、巫山縣等6個區(qū)縣實際蓄水量占應蓄水量超過80%,江津區(qū)、南川區(qū)、城口縣、武隆縣、酉陽縣等5個縣實際蓄水量低于50%。總體上,工程蓄水量呈現(xiàn)為西多東少的特點,工程蓄水量呈逐月減少趨勢。
(六)防汛抗旱工作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開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水庫安全度汛視頻等會議。
1.全力抗擊春旱
20xx年春旱期間,我市部分區(qū)縣出現(xiàn)不同程度旱情,高峰時達6.27萬人、1.5萬頭大牲畜臨時飲水困難。市防指高度重視抗春旱保飲水工作,副市長、市防指指揮長劉強親自帶隊趕赴受旱區(qū)縣第一線檢查指導。市防指副指揮長、市水利局長王愛祖等領導多次深入防汛抗旱第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市防辦密切關注旱情、墑情及工程蓄水的發(fā)生發(fā)展趨勢,及時印發(fā)了《關于切實做好春節(jié)期間及春季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并做好指導督促和信息報送工作。
2.及時暴雨預警
針對20xx年前期出現(xiàn)的降雨情況,市防指高度重視,市防辦加強水雨情監(jiān)測,先后3次印發(fā)做好強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發(fā)出短信20xx余條,督促和指導區(qū)縣有效防御強降雨。
3.加快防汛抗旱減災項目建設
市防辦全力推進抗旱規(guī)劃應急水源建設、山洪溝工程措施建設,特別是針對20xx年水毀水利工程情況,加強水毀工程建設,截至4月底,全市共完成水毀水利工程建設資金5.7億元,夯實了防汛抗旱基礎。與此同時,配合開展了首次全國水文應急監(jiān)測演練。
二、20xx年汛期洪旱趨勢預測
(一)氣象預測
預計我市5-9月降水偏多1~2成,氣溫偏高0.3~0.6℃,汛期旱澇交錯;氣象干旱與常年相當?shù)^20xx年略重;暴雨洪澇總體較常年偏重;澇重于旱。具體情況為:
汛期我市各地平均氣溫為24~28℃,其中城口和東南部海拔較高地區(qū)平均氣溫為24~26℃,其余地區(qū)為26.1~28℃,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區(qū)偏高0.4~0.7℃, 全市大部分地區(qū)有15~35天≥35℃的高溫日數(shù),較常年略多。
各地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西南部偏少1~2成,其余大部地區(qū)偏多1~2成。從7月中旬開始,全市有25~35天的一般性伏旱,伏旱與常年相當,但較20xx年稍重。
5~9月有8~10次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暴雨洪澇總體較常年偏重。主要影響時段在5月、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西部的潼南、銅梁、合川,東北部的梁平、萬州、開縣、云陽、城口和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秀山是暴雨洪澇易發(fā)區(qū)。
(二)水情預測
1. 大江大河
20xx年汛期長江上游主要控制站的洪水總趨勢為正常年景。其中,羅渡溪站(渠江)與多年均值相比,較正常年偏高;高場(岷江)、富順(沱江)、武勝(嘉陵江干流)、小河壩(涪江)、北碚(嘉陵江)、瀘州(長江)、朱沱(長江)、寸灘(長江)、武隆(烏江)、巫溪(大寧河)等站與多年均值相比,接近正常年。羅渡溪、武隆站可能接近或超過保證水位,高場、富順、小河壩、北碚、寸灘、巫溪站可能達到或超過警戒水位。年最高水位出現(xiàn)時間:向家壩站可能出現(xiàn)在8或9月,武隆站可能出現(xiàn)在6或7月,其余各站可能均出現(xiàn)在7或8月。
2. 中小河流
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將出現(xiàn)一般洪水。東河、梅溪河有發(fā)生較大洪水的可能。蒲河石角站、綦江五岔站、龍河石柱站、大寧河巫溪站、瓊江泰安站最高水位可能超過警戒水位或達到保證水位。我市大部分中小河流最高水位可能出現(xiàn)時間在6~7月。
三、對策建議
我市屬洪旱災害易發(fā)地區(qū),20xx年我市東北部地區(qū)和中部地區(qū)遭受了多次暴雨災害,各類基礎設施受損嚴重。20xx年趨勢預測指出上述地區(qū)極有可能再次遭遇暴雨洪災襲擊,形成“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的局面。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災”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yōu)先的根本宗旨,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好應對洪澇干旱災害各項工作。
(一)認真貫徹國家和市上有關會議精神。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特別是劉強副市長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當務之急要搶抓主汛期來臨之前,修復各類水毀工程,完善各類應急搶險預案,做好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
(二)切實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市級各部門、各區(qū)縣要認真貫徹落實渝辦發(fā)〔20xx〕213號、渝汛〔20xx〕21號文件精神,要按照各自職能職責,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抗旱工作責任制,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并逐一落實防洪城鎮(zhèn)、水庫、水電站、堤防、旅游景區(qū)、交通設施等涉水工程的“行政、技術、養(yǎng)護”責任人及工作職責。
(三)強化預警、預測、預報工作。氣象、水文、地質等有監(jiān)測預警職能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預警、預測、預報工作,盡最大可能延長預見期,為防汛抗旱工作贏得寶貴時間。
(四)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根據(jù)預測,20xx年汛期雖然總體呈現(xiàn)出澇重于旱,但是重慶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高山缺水地區(qū)遍布,極易發(fā)生干旱與洪澇交替出現(xiàn),各級各部門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不懈怠,做好洪旱自然災害的防御工作。
(五)做好周邊控制性水利工程調度與銜接。近年來,我市洪澇災害呈現(xiàn)出時間早、來勢猛、覆蓋廣、損失重、本地暴雨洪災與過境洪水相疊加的趨勢。防汛部門要認真研究長江、烏江、嘉陵江跨省多庫聯(lián)合調度,協(xié)調國家防總、長江防總及周邊貴州、四川等省切實發(fā)揮長江三峽水利工程、金沙江向家壩電站、烏江沙陀電站、嘉陵江東西關電站、岷江紫屏鋪電站等控制性樞紐的防洪錯峰作用,切實減輕我市過境洪水壓力。
(六)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20xx年我市地質災害較常年偏重,特別是渝東北地區(qū)連續(xù)遭受強降雨導致地質災害頻發(fā)。各級國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監(jiān)測和防治,排除地質災害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進一步加強城市防洪工作。要把城市防洪安全擺在突出位置,統(tǒng)籌考慮城市外洪內澇問題,加強防洪排澇能力建設,確保城市正常運行。市政部門要對全市低洼易澇區(qū)、地下商場、車庫、排水管網進行拉網式排查,落實防汛措施,對易發(fā)生堵塞、坡度平緩、彎道多、進水口少、標高低矮等特殊路段的部分進行疏浚,并對20xx年出現(xiàn)過的暴雨集水點進行集中整治。要加強城市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強化城市道路積水監(jiān)測,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和部門聯(lián)合應急處置機制,完善城市防洪指揮系統(tǒng)。
(八)加強應急值守工作。全市各級防辦和有防汛任務的單位,從5月1日零時開始,要嚴格執(zhí)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級值班領導和工作人員要在崗在位,并做好信息監(jiān)測、預警發(fā)布、動態(tài)收集等工作,保障信息傳遞渠道暢通,及時傳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