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秋季支教經驗交流會會議記錄
時間:xx年10月19日13:00
地點:樓133
出席人:各高校公益項目社團負責人、xx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
缺席人:無
記錄人:王
會議內容:
一、扶貧石講話,介紹此次會議的目的是請大家來研究如何將扶貧項目做得更好,以ppt的形式介紹了扶貧的工作情況、光背景及支持項目開展的企業和各高校老師,講述了扶貧從一個小組織做到今天少有的具有合法性的大型公益組織并申請到財政部公益事業統一捐贈發票的歷程,向大家展示了組織的宗旨、使命、愿景、服務領域及項目來源。在談到喀左農村的走訪時,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村里互助小組的情況,以及專門為村民們開展的養殖、種植技術推廣,做義診,打造城鄉愛心橋梁,留守兒童小組活動,暑期支教活動等項目,以此來號召大家參加支教。目前的重點項目:城市兒童社區融入活動、每天一杯營養豆漿、帶領幼師出國觀摩學習、國際幼兒園與農民工幼兒園開展互動、愛心輔導班。過往成功項目的意義在于對孩子們的深遠影響,為了增加親子間的溝通,扶貧還開展了農民工社區家長陪伴教育。扶貧也具有不小的社會影響力,許多社會公眾都主動參加了一對一助學活動,除了項目的不多拓展,扶貧還很重視走訪、回訪情況。利州扶貧還與壹基金合作開展救災活動,為孩子們發放溫暖包。還有一些常規工作內容:參與公益創投大賽及公益文化節、企業管理層公益之旅企業csr-碧桂園。
二、各高校負責人的介紹
1、工業大學:主要工作、活動的介紹。
2、理工大學:主要負責工作、合作歷程,介紹支教工作具體情況、每天都進行的志愿者工作的情況,通過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使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3、醫科大:日常主要活動的介紹。
4、中醫:社團性質的介紹。
5、青協:對所做的支教活動情況進行概述。重點闡述了支教活動所面臨的問題:村民對我們志愿者活動的負面看法以及活動對孩子們的影響沒有達到預期。并介紹了下一步的解決計劃:通過溝通改變家長們的想法,并固定志愿者,矯正孩子們的對志愿服務的看法偏差。并廣邀各校同學來參加青協的晚會。
6、愛心社:介紹了主要活動。并面向各高校招募聲音志愿者。
7、沈師:介紹了主要日常活動,希望支教活動的地點人數固定化,更多的考慮受眾的需要,開展了校園與職場對接的講座,發起了對公益有志愿的大學生的賦能培訓。
8、沈:以航空為特色力推校園公益、培訓。
9、工程(志愿者聯盟):介紹了主要活動和志愿者文藝晚會,希望今后可以與其他高校多多合作。
10、工程(手語協會):介紹了主要活動,再三感謝青協為各高校提供交流的平臺。
11、工程(大學生文明建設協會):開展了少年強、感恩節、微公益紀念雷鋒等活動。
三、扶貧接下來的工作計劃
11月份:2-3次快樂周末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圖書館、學習乘坐地鐵。(向各高校征集策劃書 10月30日截止)
11月份:秋季運動會
四臺子、張紗布地區、三臺子愛心輔導站冬季支教(向各高校征集內容詳盡的策劃書 11月25日截止)
11月份:分裝溫暖包
招募實習生(一周兩天) 分類別招募志愿者
四、周介紹愛心班
1、 項目背景:6-14歲隨父母流動的外地孩子由于父母文化不高、資金有限、監護狀況缺失、親子溝通不暢、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外來人口難融入城市而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
2、 目標:幫助孩子融入周圍環境,培養其廣泛的興趣愛好,開拓視野。
3、 計劃:有志愿者負責4:30課堂,社會工作小組負責小組活動。
4、 地點:三臺子、四臺子、觀音村、張紗布村
5、 時間:周一至周五:16:30-18:00 周末:9:00-11:00、13:30-16:30
6、 志愿者回報:證書、能力建設、自我教育、志愿者服務卡時間累積、提供意外傷害保險、每年一次大型團隊建設活動。
五、劉介紹經驗
很高興自己的工作給孩子們帶來了幫助,使他們提高成績、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他們的自主能力、自信、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提升。自己也學到了一些:耐心、演講能力、組織能力、協作能力、責任心提高。
六、理工大學同學分享心聲
工作中有感動但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孩子們間的矛盾需要耐心的解決。召開過的一次家長會令人印象深刻:孩子們給父母寫一封信,增進親子情感交流。孩子們給父母寫一封信,增進親子情感交流。引導農村孩子融入城市。
七、扶貧請有志愿的同學分類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