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頭腦風暴”會議紀要
2、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課:茶文化
3、做成圖書館式的學校: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六、趙主任談“教研文化”
1、有主題:圍繞高效課堂,積極申報成果等
2、有制度,有規定,有檢查,有反饋
3、定期:時間上有保證
4、主題性活動:讀書交流、高效課堂抽檢、導學案培訓、成果展示及現場教研等
5、成果總結:提供展示的平臺,落實到課堂中來。
6、王校長解讀:
(1)文化的第二種分類:組織文化、載體文化、環境文化。一個學校的文化一定具有獨立性,就是其他學校都沒有的個性的東西。
(2)從學校的核心理念出發,用這個“魂”將學校各個部分穿起來。一種是從學校的校名引發出來。“中方園”三個字很有價值:中:做事適度為中,不偏不倚。方:方方正正。做人要方方正正。園:圓滿成功。
可以做為學校的核心理念:方中做人、圓中歸真。
(3)我們現在做的只是文化的符號和載體,真正的文化是落實在師生的行為上的,寫在師生們的臉上的。
(4)教師文化、學生文化 用一句話解讀。
七、鄭校長:
通過對校園的參觀、聽課和聽取各位領導的報告,我個人感覺學校的文化已經具備了模式化、專題化、系統化、精致化,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下一步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和學校課程更好了結合起來。一是拉框架,二是把高度,三是定品味,四是出個性。
1、校名文化:站在理論的高度對“中方園“這三個字要通過查閱字典,找出適合學校的解讀。形成學校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個學校魂。
2、中方園的解釋。
(1)中:中心、中庸、適中、中的
(2)方園要圍繞“中”字,使學校健康和諧的發展。 要有方有圓,有剛有柔。要“方”和“園”對“中”有效的支撐。“方”就是制度、就是職責是不可動搖的。 “園”就是人員關懷,就是師生情懷,就是敬業精神,就是美好的環境。“中”是魂,“方”是骨架,“園”是血肉。利用“中”形成學校的體系。圍繞“方”形成學校的制度運作體系,利用“園”形成學校的情感,職業道德教育,精神世界的序列。中論、方論、園論三位一體的校本理論體系。
3、理論形成后如何做:
(1)十書:書寫、書畫、書壇、書道、書館、書風、書語、書作、書典、書人、書景,通過“十書”形成有效的閱讀序列。
(2)通過“中方園”三個字形成系列:
①校訓: 做人求方正 做人求圓滿;人格方中性格圓潤; 中和自然 方園有度
②核心理念: 讓生命和閱讀與生命同行; 閱世做人 讀書塑品; 樂在書中 方園有度;閱透世上字 讀遍世間書; 閱讀求真 方中做人
(3)校園文化的圍墻三種功能:教育:教師教的 ;學育:學生學得
化育:需要熏陶的,需要拔高的。
(4)辦學定位:學校就是圖書館,把學校辦成圖書館,科技館 ……
小結:閱是用眼睛看,讀是發聲,從心中發出來的。學校的文化要提煉理論,形成序列,然后一個一個的模塊去編組,分頭實施。
八:學校的理念如何通過環境來呈現?
1、 環境文化人文與科學的合理分配(有雕塑);圍墻文化圍繞“書”做文章(碑林);各樓層定義讀什么……
2、 學校的文化元素豐富起來:
校旗、校花、校樹、校徽、校歌
3、 本校的文化定義:
教師文化是什么?學生文化是什么?課堂文化是什么?
4、終極目標:閱讀、悅心、越自己
xx市xx區xx學校
xx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