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的會議紀要范文(精選3篇)
消防安全的會議紀要范文 篇1
20年4月7日上午8時,全縣教育安全工作會議在教育局南三樓會議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全縣各中學、小學主管消防工作的領導,各幼兒園工作負責人,平邑消防隊陳參謀、公安交警宣傳科林科長。教育局卜局長主持會議,會上針對如何加強教育系統消防建設工作進行研討培訓。
一、平邑消防隊陳參謀介紹了現階段我縣消防工作基本情況,并就怎樣做好消防工作進行了培訓。
二、教育局李云苗主席傳達學習了市區關于加強消防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
三、教育局長邱春力做了重要講話,針對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消防基礎建設及加大宣傳力度等進行研討。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專群結合、警民結合、條塊結合、齊抓共管是做好教育系統消防工作的關鍵,為便于開展工作以各地警務室為依托,建立教育系統消防工作室,工作室掛牌。制定各項工作職責及制度,職責及制度上墻,此項工作由安全辦公室完成。四、最后卜局長提出消防工作要做到六抓:抓學習,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文件領會精神實質,學習各項業務掌握工作技能。抓基礎,情況數據準,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抓協作,教育系統消防與派出所的消防工作緊密結合,應互相融為一體,在工作中注意協作,切實做到條磚塊統、專群結合。抓檢查,各單位有關科室在完成自身檢查的同時,協調有關人員進行聯合檢查。抓宣傳,按有關要求定期進行消防演練和培訓。抓落實,檢查要有記錄,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要督促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消防安全的會議紀要范文 篇2
主 持 人:陳汝峰
會議議題:關于組織單位全體員工開展消防演練(議題為組織消防演練、培訓消防器材使用、設施維護保養、火災隱患整改
會議時間:20xx年10月30日
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予以處罰等涉及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
參加人員:新樂圖連鎖網吧全體員工
會議綱要: 網吧主管人員對20xx年消防安全工作進行簡要總結,并匯報20xx年工作安排,形成會議紀要如下:
1、各員工要做好每月的安全檢查工作,并對消防設施進
行每月月度例行檢查。
2、應上級部門要求,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如何使用消防器材,如何認識并落實“四個能力”建
設,如何保養和更換滅火器材進行了相關培訓、演練。
3、今后要把網吧安全隱患查處制度化,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控監督到位,做好并落實禁煙工作,要提前把不屬于維修處
理范圍的安全隱患上報公安消防部門。
4、對進入12月份,要加強冬季防火工作的重視,做好
宿舍使用煤氣,熱水器,用電安全等工作。
5、做好每日的安全巡查管理工作,并且每天要登記巡查
工作的細則,發現問題馬上上報,及時處理安全隱患。
6、提高防火、防盜及安全意識。每位員工保管好、負責好、處理好自己的物品。吸煙、用火、用電必須確保安全,誰失
火,誰負責。不準使用電熱棒,電熱毯等產品。
7、對上級消防部門檢查要客氣,虛心接受批評,對有關整改資料進行保存,并及時上交網吧主管,對提及的整改內容要及時處理。
消防安全的會議紀要范文 篇3
一是要充分認識加強社區團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是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在配合黨和政府做好社區青年工作,推進社區建設方面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切實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更好地團結、教育和帶領青年,為推動社區的三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是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區組織形式多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社區聚集著越來越多的青年,做好新時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占領社區這塊重要陣地。只有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才能使共青團的社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有堅實的組織保障,從而鞏固黨在社區中的青年群眾基矗
三是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是共青團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對團組織,特別是城市基層團組織提出了新課題、新挑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迅速發展,大量的進城務工青年、待業青年、下崗青年聚集在社區內,現有團的組織網絡還難以覆蓋這些青年,一些地方的基層團組織缺乏應有的活力,有的甚至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這種狀況若不加以改變,將影響共青團身的發展,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把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青年凝聚起來,已經成為共青團在新形勢下實現自身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縣團組織在黨建工作的帶動下,根據社區發展的需要,適應青年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以新華社區為試點,努力探索社區團建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一些社區團的組織建設滯后,社區團的工作缺乏應有的活力,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青少年的需求還不相適應。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全面加強社區團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