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稿(精選3篇)
2023年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祖國,一個多么熟悉的名詞。
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能夠激起愛國者的滿腔豪情。
可惜,愛國者好像越來越少了。
有人會說:“不少啊,你看,一到‘七·一’、‘九·一’,電視上、網絡上……都會有活動,有告示,為國家慶祝。我們的愛國者也不少啊!”
是呀,每到‘七·一’、‘九·一’,只有‘七·一’、‘九·一’!在那時,才能激起國人的一絲“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而且,連著一點點的自豪感,也在逐漸消退,甚至有人連那兩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
中國的確在發展,在成長,但是,有一些方面,我們卻比不上其他一些經濟上比我們落后的國家。比如說印度,在印度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有90%的印度人來生還希望做印度人,而在中國的調查卻發現,竟有64%的中國人表明來生不想做中國人!一個多么令人吃驚的數字!再想想我們中國一共有13億人口,有多少人不想做中國人?可見,我們愛過的人才有多少?
也許,你可以說,那只是對一小范圍的人進行的調查,可你并不能否認,中國還是有人不愿成為中國人。更何況,你撫心自問,你難道真的有你想象中的那樣愛國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昔日周總理的那一句話,如今依然是許多莘莘學子們的座右銘,可真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又有哪些?在大多數人的心里,“為中華之崛起”恐怕早已成為了“為權利、金錢、地位”了吧。
“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的年代似乎已經過去了。很多人正面是說“我很自豪”,但回過頭去,卻是“中國有什么好的?樣樣都比不上別國。”對他們,我想說一聲:難道你們都忘記了身為龍的傳人的自尊了嗎?的確,我們的經濟實力還比不上別國,但我們身為龍的傳人,我們依然有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珠峰、熊貓、長城、武學、文學……仔細想想,我們擁有那們多別國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為什么你們對這些珍貴的東西視而不見卻極力推崇國外的一切呢?雖然,國外是有很多的東西比我們國家先進,但國外的東西并不一定全是正確的,我們的東西亦并不一定是差的,我們不能盲目的推崇國外的東西,而忘了本!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龍興,則天地順;龍怒,則四海焚。山川風雨,陰陽氣序,華夏之祖,圖騰之神!難道,龍的子孫竟會如此不堪,如此引人嘲笑嗎?不,不會,龍的尊嚴不容被踐踏,他終有發怒的一天,他會讓一切褻瀆龍的尊嚴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讓世界萬物為龍的怒火而戰栗!
可是,如果以我們國人現在的思想,現在的素質,能辦得到嗎?
讓我們和中國一起成長,不要出現祖國在進步,在強盛,在騰飛,我們卻在拖后腿!
2023年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稿 篇2
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我與祖國共成長,我與祖國共奮進”。
20__年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我們不僅將迎來了期盼許久的北京奧運會,更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前,我國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步伐,改革之風隨即吹遍了中國的角角落落,把我國不斷推向發展的高峰,成為世界矚目的新興經濟實體。30年來,我國保持了年均近10%的經濟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到XX年,我國gdp達到24.66萬億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 看著祖國的發展,我們心中充滿著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但我們是否曾經想過,祖國的發展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感恩”二字,學校每年也舉行感恩教育的相關活動。我們都十分清楚,要感謝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的良好學習條件,感謝親朋好友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但我們卻很容易忘記了一個感恩的對象——就是我們的祖國,忘記了祖國給我們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多么優越的條件。
過去,人們吃的是粗糧淡飯,而今天,我們吃著新鮮的蔬菜,有魚有肉;過去,人們住的是設施簡單的平房,而今天我們住著寬敞明亮的樓房;過去大多數人只能接受中等教育,而今天的我們有很多機會讀大學,考研究生,讀博士。祖國的繁榮給我們提供了我們的父輩沒有享受過的優越物質條件。
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我們都是她的子女,如果你已經認識到我們的確需要感恩祖國母親的話,那么,你會怎么做呢?
我認為有五個方面值得大家思考。一是心中有愛。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把自己滿腔的激情投入到身邊的生活中去,懷著一顆愛心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二是肩頭有擔。要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力求個人的成長和祖國的發展相融合;三是胸中有識。要有膽有識,能堅持正確方向,明辨是非黑白,有自己的見解;四是腹中有墨。要在青年時期認真讀書,要在精力最好的時期多讀書,拓展知識視野和文化胸襟,培育自己的創新意識;五是目中有人。在社會中要學會尊重他人,虛心向周圍的同學朋友學習,努力培養自己的協作精神。 總之,祖國的命運也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祖國的發展與富強要靠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貢獻與奮斗。
讓我以今天的主題來結束我的演講:“我與祖國共成長,我與祖國共奮進”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2023年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稿 篇3
“讀詩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英雄所見略同,我從娘胎里就嘗到了閱讀的好處。
聽奶奶說,我媽懷著我的時候就喜歡讀書,朗讀童話故事給我聽。用媽媽的話說,那是胎教,孕媽媽閱讀就等同于胎兒閱讀。我出生后,媽媽經常拿圖畫在我眼前一張一張地翻,說是讓我閱讀。等我會說話的時候,媽媽就叫我背誦唐詩,因此我骨子里就喜歡文學,早早地走上了閱讀之路。
再后來,我上學了,認識了字,開始閱讀小畫冊,慢慢地閱讀了《白雪公主》、《稻草人》、《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許多童話故事,那些童話故事的閱讀,在我空白的心靈里留下一片純凈的天空,既提高了我的閱讀理解能力,又使得我對事物的專注度加強了,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閱讀量也越來越大,我開始讀《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的簡寫本,感受到了真善美,獲得了正能量,并且也拓寬了我的視野。其中,我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有那么一段時間,我被其中一段名言所震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我也因此常常把這一段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鞭策自己,激勵自己不虛度年華。
我也喜歡讀詩,哲理詩、抒情詩、古詩、現代詩都閱讀,我還喜歡模仿著寫詩。有一次,我給班主任提建議,沒有被采納,我就寫了一首小詩放在老師辦公桌上——“宮商角徵羽,對君彈心曲,曲罷低聲問,君卻默無語。”老師夸贊我寫得好,并采納了我提的建議。
最近,我喜歡上了情僧倉央嘉措的詩,如:“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誰,扶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他的詩給人以美感,還能凈化人的心靈。
我還讀了一些史書,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等,從史書中可用學到古人的智慧,作為我行動的指南。
就這樣,我閱讀著,快樂地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