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經驗交流會發言稿(通用3篇)
企業員工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變電檢修工區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經驗和成果。
近幾年來,變電檢修工區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兄弟單位的幫助下,在工區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實現了長周期的安全生產,圓滿完成了武威電網檢修維護的各項任務,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并榮獲了省公司和公司的多項榮譽,在此,我代表工區全體職工對給予我們幫助的公司領導、兄弟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如何在變電檢修工區生產任務異常繁重的情況下,行之有效地開展好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一直是我們開展培訓工作的核心。以往,工區在對職工的培訓中,主要是選擇生產任務相對較少的時機,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進行培訓。然而,作為一線生產工區,由于近幾年電網建設明顯加快,設備維護任務日益繁重,人員學習培訓和工區生產任務常常發生沖突,使全工區的培訓工作一度受到制約。
開展培訓工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不只是做幾道題、聽幾節技術講課、開展幾次考試,更多的是需要將學習到的東西如何應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對培訓后,在實際工作起到的效果進行評估。采用傳統的集中講課培訓方式,學習時間刻板,使得職工在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而且授課內容、方式、方法也無法滿足不同水平員工的需要,經常是“聽的時候,感受不少;聽完之后,忘記不少;用得時候,走樣不少;實際效果,基本很小”。
變電檢修工區總結多年培訓工作的經驗,認為 “實際工作就是最好的培訓,檢修現場就是最好的課堂,檢修缺陷就是最好的考題”這一培訓理念,采用 “全員講課+實際操作+技術比武”的方式,大力開展行之有效的全員培訓,有效地解決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
第一、全員講課,三人行,必有我師
實際上,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有別人比不上的長處,可以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以往的培訓中,坐在講臺上的都是專家、技術員,但是現在,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師傅,都有機會在講臺談一談自己對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理解,交流工作經驗、探討學習心得。通過交流和探討,我們可以將他們好的做法進行推廣應用,我們也可以通過他們的經驗教訓引以為戒,避免其他人重蹈覆轍。同時,上臺講課前的準備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過程,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和制作課件對于每個員工來說本身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專業知識強化學習過程,在臺上不管講的水平如何,也不論是否有足夠的深度,對于每個上過講臺的員工來說,從表達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專業知識方面都是一次難得的歷練,而在講課過程中臺上臺下自由討論,許多專業問題在講課過程中越辯越明。20__年冬訓中我們工區有十幾位員工先后登上講臺,有參加工作兩三年的80后,也有工作十多年班組長,還有臨近退休的老師傅,職工培訓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實際操作,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
為了幫助各班的青年員工盡快成長,工區利用變電站退役的舊設備,在工區建立了變電檢修、繼電保護、電氣試驗三個實訓室,如繼電保護實訓室可開展110千伏線路保護裝置故障查找、保護調試、斷路器傳動試驗、二次端子箱接線等實訓項目,電氣試驗實訓室可開展變壓器、互感器、避雷器的圈套試驗項目,變電檢修實訓室可開展隔離開關安裝與調試、10千伏真空斷路器檢修與調試、高壓電纜頭制作等項目,實現了現場培訓室內化,學用一體化,不但提高了安全系數,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實訓的便利性。
學用一體化的培訓方法,既可以使培訓人員在實驗室面對現場實際設備,練習操作技能,減少實際工作時對現場設備的陌生性,還可以使員工將現場培訓內容在教、學、用中同時進行,干中學,學中干,既不影響正常工作及生產秩序,又使人人都有機會爭做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全面的員工。這種培訓手段的應用徹底打破了一直以來培訓工作與現場實際相脫節局面,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培訓服務生產、生產促進培訓的良性循環。
第三,技術比武,比學趕超,助青工成長成材 技能比武不只是一種技能的較量,更是素質的考驗,工區一改以往各專業技術比武各自為戰的方式,要求每人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同時掌握其他專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實現員工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為了比出好成績,賽出高水平,青年員工們自發學習大量專業書籍,主動請教專業技術人員,請現場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幫助知道,糾正操作錯誤。
通過技術比武即帶動了廣大員工學技能、練技能的良好風氣,又引導員工樹立了“依靠技能生存、依靠技能發展、依靠技能創造價值”的學習理念,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使青工真正感受到只有擁有好技術才能實現安全生產,形成了青年職工鉆研技術、創優爭先、矢志成才的熱潮,不但實現培訓效益最大化,而且為青年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了舞臺。
實踐證明,變電檢修工區運用多種培訓方式相結合的模式,較以往傳統培訓形式更能適應基層班組的培訓需要,它充分調動了青年員工的學習熱情,為青年員工成長成才搭建的更廣闊的舞臺,鼓勵青年員工主動學習,積極實踐,提高了年青同志的現場作業水平,加快了青工成長的步伐,推動了工區整體生產工作水平的全面發展。
總之,只有不斷創新培訓方式,開拓培訓新思路,才能更好的服務企業,服務職工,真正實現通過培訓工作為企業培養人才、保障安全、促進發展,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的發現完畢,謝謝!
企業員工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2
一位教師朋友滿心苦惱的告訴我,他班上有一部分學生非常調皮,不但上課走神,交頭接耳,做鬼臉,搞小動作,而且下課也經常惹是生非。開始時只是幾個學生而已,教師尚能“控制局面”,但到后來就慢慢演變成一個調皮學生小團體,因為這個小團體的存在,最后這個班竟然成了學校有名的“亂班”。有一次在學校廣播操比賽時,竟有兩個學生在隊伍中動手打起架來。這位老師采用了各種辦法進行整治,包括口頭警告,調換座位,請家長協助----,各種手段都用過了,但似乎效果不大。
看到這位教師憂心忡忡的面容,我深深理解他的心情。但當時年輕的我,也沒有什么經驗,也不能給他很好的建議和解決方法,也慶幸自己的班級上沒有出現這樣的“小團體”,否則我也如這位教師一樣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是好。
的確,對于教師來說,除了教學的壓力,教師工作的煩瑣與復雜還在于對學生的管理。管理學生是教育教學中的基本工作,有時教師在學生管理上所花費的心血與精力甚至超出了教學方面所花費的,每一個教師都不能回避這一點,因為沒有管理就沒有教育教學。但有時因為方法不得要領,簡單的要怎樣,不要怎樣,往往使班級管理的成效甚微。
帶著這些困惑,我一直在尋找著-------
最近,我看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縈繞我心中多年的困惑終于得到了詮釋
提到管理,我們往往會想到紀律、守則、規范、懲罰、批評、表揚、鼓勵,等等,在學生管理這個問題上,或許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能夠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處理得那么成功,他注重實在的建設,反對虛化的要求與規定,在對待許多教育教學實踐中那些非常辣手的問題上,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更提供了翔實的例證和有效的解決方法。在對待學生管理這一問題上,他反對清規戒律,認為建立在清規戒律基礎上的教育,實際上會把兒童變成孤獨的人,會使他對周圍世界失去人應有的情感反應,。他強調不應該讓學生理解“不許”、“禁止”意味著什么,更應當使學生能夠確信什么是“應當”的和“必須”的。
有一個家長面對孩子沉湎于網絡游戲而苦悶不已。后來他禁止孩子上網,不給孩子一分零用錢,規定孩子放學后必須馬上回家,孩子回家后,他便把孩子關在房間里,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可是后來,這位家長卻痛苦的發現,孩子竟然偷了同學的錢,逃學去了學校附近的網吧。我想如果這位家長除了禁止孩子玩網絡游戲,可否同時幫助孩子在其他領域尋找一些樂趣呢?比如,給孩子推薦一些好書,帶孩子去看幾場好的電影,培養孩子對某一項體育運動的興趣,或者在音樂、美術等領域做一些嘗試,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不要這樣教訓孩子:“不許摘校園的花。”而應當這樣對他們說:“每一個人都應當在校園里載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的確,假如一個孩子在校園里栽下了一株玫瑰,他給它灌溉、施肥,為它發出的每一顆幼芽而驚喜,為即將開放的每一個花苞而歡欣,他會隨意地去采摘那些花嗎?當然不會,我想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這種教育的藝術必須溶入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血液當中去,點燃我們教育之路上的一盞明燈,讓路不斷向遠方延伸。
盡管這需要時間和閱歷的浸潤,但慶幸的是,?中的老師們已經搖曳在追尋的航程中
老師曾告訴我,他班上的孩子喜歡偷偷打籃球,生物、地理馬上要會考了,但不少孩子們卻一點都不緊張......
企業員工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篇3
社團經驗交流會
今天站在這個講臺上面對大家我感到非常的激動,非常的榮幸,因為我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謬論”;同時我的心情又是那么的沉重,希望大家能夠從我說的一些什么中得到點什么,雖然有點班門弄斧,但有些話還是要說的,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感謝大家今天的光臨,更感謝大家能夠允許我一個小卒在這里大發言論。
首先讓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關于大學教育與職場培訓的內在區別。如今的我們碰到什么都會先考慮他是否“有用”,從而導致我們的所學所做越來越功利化,市場化,越來越認為大學教育太過空虛,無實用。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大學生為什么被公認為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精英,時代的先鋒,為什么要把大學教育定位在職場培訓之上?在我看來這里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大學教育與職場培訓的差別,這是一個平面結構效果圖:職場培訓依于仁、游于藝儲備情商
武技、魔刀、圣劍
適于遠距離進攻較適于近身搏殺
思想者的可怕所在解決近期就業困難
為遠大的理想打下堅實基礎易迷失自我丟棄最初的夢想
轉被動為主動
先博后精、以內養外
毛澤東
思想的巨人行動的奴隸
行動的矮子思想的包袱
資質、悟性、體會各種具體技能培訓天生我材必有用藝高人膽大
尋找導師
人生定位
精力有限
大學課堂博而不深社團活動積累經驗
敢于挑戰自我
打破常規
先進思想+實踐技能=魔法+武技=自我境界
現在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矛盾中,找不到明確的前進方向,想學習,前輩們說大學所學沒實用,社會說就業看重經驗;參加社團、社會實踐活動,老師說不能耽誤學習,學生應以學習為第一要務;而我認為,二者這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我們應該轉變思想――懶惰的思想,相信自己能夠學習、實踐兩不誤,充分理解大學生先進性的真正意義所在,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找準奮斗的方向,懂得享受生活。我想當務之急就是轉變我們一貫的固定思想,學會將無用變有用,不是我現在的專業課對于我未來想做的沒用或沒有實際價值,而是我以后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能夠用到它,怎樣運用它,如此大學課堂將不再無聊,不再空虛,各社團也有了其用武之地――為同學們提供運用所學知識的平臺。不要做思想的矮子,也不能成為行動的奴隸,大學的特點就是自由時間特別充分,而社團的使命就是帶領同學們將其充分有效的利用起來,充實自我的外在才藝、技能,從而達到遠距離進攻與近身搏殺能力共同提升的完美效果。
我們應該面對一個現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當老板,也并非只有老板才幸福,因此我們應該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社會定位,人生定格,從而以享受生活的心態來面對大學校園的一切,享受大學教育,讓自己的世界更加絢麗多彩。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老板,但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樂于不斷完善自我。不管以后做什么只要樂其所在,那么你就是幸福快樂的。其實大學就是這么一個場所,大家聚在一起,各自奔波著,完善著自我,而在這過程中,關鍵在于你我是否會利用大學這一資源,是否有必勝的信念,因為戰勝自己內心的懶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我認為大學生社團就是一個校園組織,一個幫助同學們更快,更精確的理解大學教育,適應大學生活,于“魔法”潛修的同時有機會,有舞臺去發掘、展現自我的“武技”,尋找那柄特屬于自我的圣劍、磨刀,為離開校園打拼社會做好應有的準備。
因此,我發起并舉辦了此次社團經驗交流會,我希望此項活動能夠延續下去,通過此項活動加強社團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創造合作機會,從而更好的服務于身邊的同學,將社團這一先進的校園組織更好的發展下去,變得更加先進,更加富有創造性,將社團的使命積極有效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