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期末動員會發言稿
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
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往一個玻璃杯里放進一只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現重復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接下來實驗者再次把這只跳蚤放進杯子里,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陣子以后呢,發現這只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面自由的跳動。一天后,實驗者開始把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那個高度繼續的跳。三天以后,他發現那只跳蚤還在那里跳。一周以后發現,這只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里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從一個跳蚤變成了一個可悲的爬蚤!
從初一到初三我們的同學經過那么多的考試,是否也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幾次成績不理想之后,或者成績都在某一層次之后,就給自己設想了一個高度,認為這個高度自己就跨不過去了。大家說有沒有?
我們來驗證一下,認為自己肯定能考上臺中請舉手?(0人舉手)
lq
認為自己肯定能考上杜中的請舉手?班長幫我數一下。(33人)從剛才的數據中足以證明,我們的同學中存在心理高度的,設想一下,如果這是中考的結果,那么我們的班主 任李老師看到這成績之后肯定會直走到窗戶邊,然后象大雁一樣飛出去,可能還轉過頭來對著同學說:別拉我。
那么如何使剛才那只跳蚤重新打破心理高度而跳出來呢?
生1:放進另一只跳蚤。問:什么作用?生:作參照,師:我還以為放進一只異性的給他一點精神動力呢。
生2:給杯子里加水。答:這方法肯定不行。蚤遇水就粘在那里,我就試過。
生3:給杯里放上他的天敵。這好像是個可行的辦法,師:請問放什么天敵呢?生:青蛙。師:值得嘗試
生4:給杯低加熱。
……
同學們剛才說了很多種讓跳蚤打破心理高度的辦法。其實對于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需要打破這種心理高度。
有這樣兩個學生,是我來這個學校的第二屆初三畢業生。請看她們的成績:
李:172——146———151———168———42
按正常的思維,這位同學肯定考不上臺中,初三第二學期四次月考成績都在150名上下波動,然而她考上了臺中,最后的中考考出了42名的歷史高點。
!qw
羅:619——571———447———464———409
當時這一屆學生共有635人,這位同學在第一次月考竟然是這樣的成績,在第二次月考之后,他幾乎要放棄了,當時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斷鼓勵他,也是四月份了,跟我們同學現在的時間差不多。不斷地說,不斷的讓他重拾信心。因為放棄就意味直接失敗。他終于一鼓作氣,中考考出了409的好名次。實現了他本應該可以實現的目標。
人們往住因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敗者的生活。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愈越的。
人有些時候也是這樣。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里面也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只有打破這個心理高度,成功才有可能。
思想上確立信心之后,還要行動上跟進。不然最多是一句空話。
二、送給大家六個字:基礎、勤奮、審題
中考試卷發下來之后,所有的同學都會覺得簡單,那怕是最后一個試場的同學,你可能覺得平時考得很糟糕,在老師眼中默默無聞,但你有沒想過如果你到一些基礎更薄弱的學校,你可能是姣姣者,你是老師的眼中寶,是同學眼中的偶像。中考試卷的70%是基礎題,它們直接來源于書本,或與書本知識極近的聯系。所以這里的基礎就是書本,中考最后一個月,一本考綱,一本書是需要緊緊抱著的。基礎知識需要地毯式轟炸。考試時難的題目大家都差不多,你難人家也難,考一般的重點中學20%的稍難題基本不管,只要拿好基礎題分數就足夠了,而10%的較難題,即使考一級重點中學的同學也未必一定要拿下。因為考試你不可能門門都得滿分,就像射擊,你不可能次次都打滿環,但你可以把你應有的水平發揮出來。而真正的高分的差距在哪,就在于基礎題,一個復習全面。另一個疏漏,差距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