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鎮教育工作會議發言稿
(二)、扎實開展好高效課堂建設工作
高效課堂的建設是市教育局開展的一項重點工作,重點做好“五個一”工作。
1、備好每一節課。
認真學習解讀市各學科課堂評價標準,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學情及高效課堂模式要求進行備課。
今年的小學導學案編寫特點:
三校聯合、分工明確、一律實行電子教案、建立了評價機制(每學期期中、期末學年末,中心初中將根據研討、報送時間、備課質量等綜合情況,按學科評出優秀個人及優秀學科責任人,給予一定的獎勵)。
要注意的問題:
電子備課做好修改補充和反思。導學案使用前,在自己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通讀,然后修改補充;教學完畢后,及時地根據教學情況,用紅色筆做修改補充,然后做出課后反思。中心初中和學校對電子備課的檢查重點就是兩次修改補充,一次反思。
電子教案使用1個月,各校要召開一次使用情況交流會,希望老師們在使用中將問題與建議記下來,反饋給學科負責人,便于改進和完善。
考慮教師微機操作水平問題,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措施。
2、上好每一節課。
要想上好一堂課,要思考好四個問題:
①我這節課打算讓學生獲得什么?(不管是知識的、能力的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師一定要明白。)
②我打算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這就是一個效率問題,效率總是和時間有關的。課堂上解決不利索,對課下的時間過度依賴,不僅效率低,還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③你想讓學生怎樣獲得?(這就是一個學習方法問題。一個教法學法的選擇問題)
④你怎么知道學生已經達到了要求?達到要求的有多少學生?(這就是一個達成度的問題。學生是有差異的,有些東西不能一刀切,比如情感價值觀。但基本的核心知識,基本的技能訓練,應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
3、評好每一節課。一“清”: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二 “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討的價值;三 “活”: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四 “實”:既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五“奇”:出其不意,與眾不同,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
4、巡好每一節課。
5、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
每一次活動要“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形式、定預期效果;高質量地開展聽評課、達標課、導學案編制、業務學習等有針對性的活動。
(三)、落實教育教學常規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抓三大常規的落實。
日巡堂要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上課、學生聽課及教師辦公情況,尤其是通過巡課,了解高效課堂的落實情況。
周調閱要有針對性并進行跟蹤,消除記載不全、被調閱人不簽字、評價含糊其辭、閉門造車的現象。
月檢查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教師代表檢查領導常規工作落實情況,第二步學校檢查工作專班集中檢查,現場打分,分出等級,檢查結束后將匯總結果在學校公示欄(或辦公室)公布,并及時做好詳實的小結,在教師例會上宣讀。
2、抓班級班風、學風建設,保正常教學秩序。
①、抓班風、學風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紀律、安全全面負責,努力做到“三個延伸”:由教室向寢室延伸,由課堂向課后延伸,由校內向家庭延伸;切實做好“五個到位”:晨讀課到位,大課間到位,午休課到位,自習課到位,晚就寢到位。
②、班主任要具體落實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穩定學生的思想,確保學生有穩定、良好的學習心態;二是協調培優幫困工作;三是形成班級良性的競爭與激勵機制;四是抓家校配合,做到家校齊抓共管。
3、抓教學質量的監控工作。
制定科學的質量目標,通過聽課、巡課、檢查、訪談了解情況,通過階段檢測結果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通過跟蹤了解整改情況。
制定薄弱學科的提振措施,嚴格按計劃執行。
通過結對幫扶對薄弱學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全過程的輔導。
4、抓好學生自主管理工作。
習慣的重要性不再闡述,在習慣培養方面一是注意以下五個步驟:
①提高認識。讓學生對習慣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向往,對壞的習慣產生厭惡。
②明確規范。知道好習慣是什么樣的,怎么做,要明確。
③持久訓練。習慣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號召出來的;(一種行為重復21天就能成為習慣。)
④及時評估。
⑤形成環境。
5、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
工作目標:
掌握“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思想和心理等狀況,落實“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主體,建立“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監護網絡,開展關愛教育和精神撫慰活動,促進其身體、心理、品格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