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加同志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雷加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深切懷念著名作家雷加先生,向這位革命文藝前輩、新中國工業題材文學的開拓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謹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向各位與會的專家、學者、作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雷加先生的親屬和友人表示誠摯的問候!
一百年前,雷加先生出生于遼寧安東市的三道浪頭鎮;赝囊簧屓擞腿欢信逯椤K屯瑫r代的那批令人景仰的作家們一起,承擔起時代和人民的重托,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的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而豐富的文學遺產。
雷加先生畢生都深深眷戀著故鄉的河流,那就是他生于斯又歸于斯的鴨綠江。鴨綠江的“清澈和深邃”,鴨綠江“讓人心胸蕩漾”的“綠得透心的美”,一直牽動著作家的記憶和鄉愁。然而,我相信,在雷加先生的心中,還汩汩流淌著另一條大河,那就是生活,生活是一條滋養作家的永不枯竭的河流,正是“與生活同在”的執著信念讓他風塵仆仆地在祖國大地上奔走著,戰斗著,創作著。從硝煙彌漫的抗日前線到和平時期火熱的生產第一線;從大興安嶺的白山黑水到橫斷山脈的巍巍雪峰;從大西北的荒山大漠到東海、南海的小小島嶼,他一直在尋找和描繪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是為民族獨立而浴血奮戰的人,他們是和平建設年代里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是造紙工人、水利工人、地質勘探隊員、科學考察隊員、高山氣象站里孤獨的值班人、林區的司機、海防戰士……,從這些普普通通的人身上,他發現了勞動的美,發現了蘊藏于人民中間的偉大力量?梢哉f,雷加先生畢生的寫作,都是在用最深情的文字傳播著這種勞動的美和人民的力量。雷加先生曾說:“生活對創作很重要”。他還說過,“文學創作應該創造美,必須創造美,要給社會增加美,否則,文學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毕壬倪@些話普通而平實,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歷久彌新。雷加是扎根人民,熱愛人民的作家,他一生與人民呼吸與共,在人民最平凡的生活中發掘真正美好的東西,塑造勞動者閃光的靈魂,傳達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一種創作態度對當下的文學創作,具有深刻而寶貴的啟示意義。
雷加先生的文學生涯又是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民族的危亡和家園的淪喪使他奮然而起,從創作伊始他就顯示了既是作家又是戰士的風姿。作為現代文學史上深具影響的“東北作家群”中的一員,雷加和那一代年輕的東北作家們一樣,在“九一八”事變后,承受著國破家亡、流離失散的共同命運。在馮庸大學中學部讀書的他隨學校流亡關內,曾為收復失地和廣大愛國青年一起到南京請愿,在上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并寫下了《最后的降旗》、《平津道上》等最初的文學作品,表達了對故土家園的深沉的愛和鼓舞人民打擊侵略者的強烈愿望。1938年,雷加在延安“抗大”四期學習,后隨延安文化協會組織的抗戰文藝工作團第二組到冀中抗日根據地做宣傳工作。1939年,雷加又回到延安,擔任“文協”秘書長,后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他的《一支三八式》、《五大洲的帽子》等30余篇反映抗日前方戰斗生活的小說、特寫產生了廣泛影響。大家對白求恩這個名字早已耳熟能詳,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第一個報道白求恩事跡的正是雷加先生。他深入戰爭第一線,和白求恩同吃同住,多次采訪,寫出了報告文學《記國際友人白求恩》,發表在1938年出版的延安《軍政》雜志第二期上,毛澤東主席讀后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雜志上寫下了“學習白求恩”的眉批。雷加先生就是這樣以筆為旗,用他的作品有力地鼓舞著抗日軍民的斗志。
雷加先生多次說過:“一個作家應該有生活,以后要繼續積累和補充生活,才能夠寫下去。”“生活不騙人,它總會給人一點東西。” 1942年3月,他深入陜北農村,任鄉文書、鄉指導員,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寫出了《“女兒墳”最后一代》、《攬羊人》、《沉默的黑懷德》、《麥地的夢》等一組反映陜北風土民情今昔巨變的作品。1945年東北解放后,他回到故鄉擔任安東造紙廠廠長,在這個崗位上顯示出了不凡的組織管理能力,他的親切平易、幽默灑脫更是深受工人們的愛戴;貞涍@段生活,雷加先生這樣寫道:“經年累月的工作當中,我參加過年輕工人的婚禮,又為他們出生的嬰兒祝賀。我也是車間小組會的積極參加者,是全廠積極分子的朋友,我幾乎訪問過每個家庭,我知道所有人的名字!彼凸と藗冎g如此親密的情感聯系,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1950年,雷加調到中央文學研究所和全國作家協會,1954年至1958年間,他先后創作了長篇小說《潛力》三部曲,包括《春天來到了鴨綠江》、《站在最前列》和《藍色的青棡林》,藝術地再現了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地區工業發展過程中復雜而尖銳的矛盾,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工人群像,成為建國初期描寫工業戰線生活的代表性作品,曾被翻譯成俄文和越南文。雷加由此成為我國工業題材文學的拓荒者。此外,他還創作了傳記《海員朱寶庭》,散文特寫集《五月的鮮花》,反映水利建設者的《工地早晨》、《三門峽截流小記》等作品。1960年,雷加先生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綜合考察隊,寫下一組散文,集為《山水詩話》,1978年改名為《從冰斗到大川》出版問世。這些作品是雷加先生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出來的,體現著一個行動的革命者堅貞不渝的信念,和一個作家為時代放歌,為人民立傳的莊嚴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