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學畢業(yè)生座談會發(fā)言稿
各位老師、同學,還有家長們,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來到這個交流會,把我的一些經(jīng)歷和看法分享給大家,非常感謝母校的邀請,也要特別感謝組織這次活動的領(lǐng)導和老師,他們前前后后都做了很多的努力。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張,是實驗中學XX屆畢業(yè)生,現(xiàn)在就讀于北京郵電大學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今年讀大四。然后我在去年的10月份已經(jīng)提前被學校推薦免試研究生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系。希望我今天的發(fā)言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我問了一下組織活動的老師,好像今天來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初三的畢業(yè)生。其實初三真的是很辛苦的一個時期,面臨著中考升學的壓力,大家平時的課業(yè)負擔都會前所未有的重,大家既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個交流會,我想我必須得拿出一點干貨分享給各位同學上一次來實驗我給剛進入初中的小同學說“如何更好地度過你的初中三年?”在座的各位的初中生活沒有三年了,只剩半年了,因此,我今天下午來說的時候得把這個問題換一下,變成“如何更好地度過你初中最后的半年?”,然后我的發(fā)言就圍繞這一個問題展開,當然內(nèi)容和上次的肯定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歸結(jié)成了六個詞十一個字“專注、極致、嚴謹、全面、口碑、快”。當然這并非我的原創(chuàng),小米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雷軍先生在總結(jié)小米手機成功的秘訣時候是用了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他把這稱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七字訣。我給它中間加了兩個詞,然后讓它可以更好全面地總結(jié)我們的學習方法論。其實好的思維它是不分行業(yè)界限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也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學習。
專注:大道至簡,少就是多
人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貪心,所以為什么總有一種說法叫做“得寸進尺” 呢?沒錯,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我能得到更大的利益?那么為什么我不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呢?看似這個說法沒有錯,看似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但其實不一定。得寸進尺,那么你能不能得到一尺,這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甚至弄得不好,你甚至會連最初的一寸地也會丟掉。專注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欲。
我特別喜歡講專注,不管是我給自己做總結(jié)還是和別人分享觀點的時候我都把它放在首位。那么對于我們初三的學生,專注又是指什么呢?
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的初中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你可以老老實實學習,你可以去發(fā)展你的藝術(shù)特長或者體育特長,你也可以玩游戲,你甚至可以去談戀愛。當然可能還有很多事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人總是有貪欲,什么意思呢?你又想好好學習,又想發(fā)展藝術(shù)特長或者體育特長,你又想玩游戲,又想去談戀愛。你啥都想做。我們說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每個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你的一天不會變成25小時。人生贏家是有的,我相信你們身邊也許你也能看到一些人生贏家,就是好像什么事做的都挺好的。但是我必須要提醒你們一點,不要幻想做人生贏家,因為世界上沒有那么多人生贏家讓你做,你要記住,人生贏家是可遇不可求的。
抓住主要矛盾,認清自己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把一件事情給做好,這就足夠了。至于路怎么走,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而且其實每條路本身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做一件事的時候全身心投入,不要還想著其他的事情。
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比如,這個時間段我就做數(shù)學作業(yè),我就專專心心地把每個問題搞透徹。上課的時候,不要去玩手機,不要去做作業(yè),就是保持足夠的專注,就是去認真聽講,事實上如果你在上課寫作業(yè),你的效率也是很低的。而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往往你的課下就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知道,小時候家長有沒有經(jīng)常說一句話,該玩的時候你就好好玩,該學習的時候你就好好學習。千萬不要學習的時候想到玩,在玩的時候想學習。其實這句話里面就已經(jīng)在體現(xiàn)一個專注的思想。
專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簡。學會克制,告訴自己,少做一點,做好一件事一定是比做了很多事卻一事無成要有價值的多。
極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
我的理解,極致的意思其實是和專注一脈相承的,既然你已經(jīng)專注去做一件事了,那么你已經(jīng)沒有理由不把這一件事做好。所謂精益求精,每當做完一件事,都要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做一件事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一定是可以做到極致的,所以與其說完美是你的目標,不如說極致是你的目標。完美本身就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東西,但是極致你完全可以達到。
你很難想象一件事做到極致會是什么樣,極致其實就是不給自己留臺階下,不給自己后路。有人曾經(jīng)說過,一定不要給自己有選擇的余地,因為你總是給自己好幾個選擇,你往往就會給自己降低要求。比如說現(xiàn)在大家馬上就要中考了,然后現(xiàn)在要開始定目標了。你說,我希望能考上二中,實在不行就考一中,如果沒考上一中,四中也可以接受。當然我這是打一個比方,一中和四中未必有些方面就比二中弱。我是覺得如果你這樣想,你基本按照最低標準要求自己了,你最后很可能就只能到你最低的標準。這種教訓我考大學的時候也是有過的。因為你根本沒有做到極致,你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完全可以發(fā)揮出你全部的潛能,但是在選擇的糾結(jié)過程中,你已經(jīng)把你的潛能給埋沒了。不要給自己留太多的選擇和后路,按照高標準要求自己,這就是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