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川南三市實現縣域經濟新突破
三、努力營造良好環境
環境建設不僅是開放成敗的關鍵,而且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根本性、長期性工作,必須實施環境先導戰略。
第一,硬環境上水平。在舊城改造基本結束的同時,打通進出城通道,將城市建設向北區延伸,構建新城框架,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3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城鎮化水平達到30%以上,縣城人口達10—15萬。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以北城為重點,開展土地收購、儲備、整理、開發工作,為經營土地、擴展城市空間打好基礎。積極引導、鼓勵各種資金,在北城開發建設一批上規模、上檔資、較規范的辦公區、商業區和住宅小區。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抓好護城溪治理和垃圾處理場等人工還原設施,加強城市綠化工程建設,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抓好交通、通信、能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積極爭取宜南沿江公路改建一級水泥路的立項、建設,加快縣域內的交通網構建,積極推進電信、能源上新臺階,建一流的基礎設施。
第二,軟環境建設爭一流。一定程度上,新一輪的區域競爭就是投資環境的競爭。重點做好五項工作:一是認真執行南溪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落實好市場、稅收、財政、土地等政策。二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繼續認認真真地執行好辦事公示制、首問負責制、政務公開制、辦事限時制、每日去向公示制、每月作風建設情況通報制等六大制度;務必實行審批事項的“超時默認”制度,要確保在承諾時限內辦結審批事項;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三是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對濫用審批權限搞不正之風,造成重大失誤和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當事人和領導者的責任。規范行政收費行業,所有行政收費項目必須經物價部門審查,全面推進收費項目標準公告制、《收費明白卡》制度、《收費許可證》制度。把依法規范檢查、杜絕隨意性檢查作為一個重點。實行檢查報批制,重大檢查和專項檢查未經縣委縣府同意,一律不得進行,切實解決單項部署、多頭指揮、重復檢查等問題。四是建立完善縣經濟環境監督中心,依法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五是嚴厲查處曝光有損南溪形象的典型案件。
四、主動加強交往與合作
自1983年宜賓專區行政區劃調整以來,南溪人民意識到了南溪在川南三市的區位優勢,但因川南三市的經濟發展程度、交通條件等因素受到阻礙。如何將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需要全縣上下在工作思路、政策措施上多探索、多實踐。
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縣上下要對“南溪經濟如何在宜賓、瀘州、自貢等川南三市經濟帶中大發展”開展一次思想大解放活動,對川南三市經濟進行一次再認識。抓這一機遇重新反省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增強發展經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縣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要進一步樹立開放觀念,了解川南三市經濟特點,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找準結合點。
二是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縣上應成立“依托川南三市”議事協調機構,抽調專人組成工作機構,專題研究川南三市經濟情況,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對全縣農業產業布局、工業發展布局根據川南三市經濟工作特點,重新進行規劃。將“依托川南三市”的工作措施列入全縣經濟總體規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