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川南三市實現縣域經濟新突破
(一)建好農產品基地
農業的發展應適應川南三市市場需求變化,以發展生態農業為目標,努力構建現化農業,為川南三市人民提供優質豐富的農產品。一是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產品品質。建立生產技術規范、監管與培訓體系,擴大生產規模,到2007年使無公害農產品達30萬畝,綠色農產品10萬畝,有機農產品5萬畝。同時,重視綠色標準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形成四川白鵝、蔬菜、西瓜、甜橙等綠色品牌,以品牌來帶動生態農業的發展。二是迅速壯大產業基礎,形成規模。根據全縣資源分布、生態特點和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按照統一的生產標準要求,建立布局合理的綠色食品基地,高起點、標準化建設農業生態園區,到2007年,建成四川一流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縣、長江上游甜橙開發基地縣、中國白鵝之鄉。三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延長產業鏈。在鞏固縣文龍植物公司、縣富民白鵝公司、大自然果蔬開發公司的基礎上,鼓勵川南三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發展甜橙、雪梨、蔬菜、白鵝等農產品深加工。
(二)建好工業基地
南溪未來工業提出的“輕工、化工兩大主導產業”,輕工產業特別是酒類、豆腐干等與宜賓、瀘州發展方向相同,化工產業與三市的工業發展方向一致。其他部分機械工業在產品類屬上有相似之處。如鍋爐等等。為此,要實現南溪工業與川南三市的對接。一是建好科技產業園區。正著手進行南溪縣科技產業園區開發,園區沿宜瀘公路兩側展開,由a、b兩區組成。a區為生態綠色食品加工區,主要面向宜賓、瀘州的食品工業以及機械工業。該區已列為宜賓市屬宜東工業區。b區為科技產業開發區,水、電、氣、交通等公用基礎設施和地形條件特別適合化工產業發展,主要面向三市的化工產業。天原有限公司已在該區制定了中長期規劃,宜賓市的其他化工企業也有意投資該區。二是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引導三個軍工企業加強與川南三市各企業的技術、項目合作。三是發展配角工業。南溪各種企業數量眾多,全縣化工企業10余個,酒類企業40余家,在川南三市各大企業中延伸產業鏈,發展配角工業。
(三)建好科教文化基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川南三市人民群眾對教育要求日益提高。南溪教育應抓住這一機遇,大力提升教育檔次,實現教育產業化開發,構建四川教育強縣。一是培育優質教育群體。繼續實施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南職中要鞏固全國重點職中牌子,南溪一中要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建設中華民校。到2005年建成省級示范性初中2—3所,省級示范性小學2所,省級校風示范校、藝術特色校各2所,南溪幼兒園建成省級優質示范園。二是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大力吸收社會資金以產業開發等多種形式投入教育。完善南溪一中初中部和鐘靈街小學的改制。三是實施“上掛下聯”戰略,合理調整和配置教育資源。四是繼續鞏固“兩基”成果,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同時, 加快云臺山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和觀光農業的發展,培育旅游亮點。
(四)建好商貿基地
截止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市場40余個,總投資1億元左右,但缺乏整體規劃,沒有進行整合、提升、培育,所以規模不大、檔次不高和輻射力不強。南溪地理位置決定了未來五至十年,要提升南溪產業,服務川南,完全有必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擴散力的大型批發市場。一是組建市場股份公司。通過市場股份公司領跑全縣商貿業;通過市場股份公司募社會閑散資金在北城新區集中建設市場;通過市場股份公司提高市場和發展延伸市場。二是培育和發展特色市場和專業市場。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建立一批酒類、豆腐干、蔬菜、水果等專業批發市場,最大限度地實施商品轉化;結合川南三市產業的特點,建好化工、建材等專業市場。三是加強大型零售業的發展。在推進現有超市發展壯大的同時,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