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三、優化班子結構,增強領導班子整體功能
黨的執政能力不僅體現在每個班子成員的素質能力上,而且體現在班子成員之間優勢互補、團結協作和整體功能的發揮上。所以我認為,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落后地區,衡量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執政能力水平高低,關鍵看這個班子的整體功能和決策水平。一要鮮明干部導向。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把堅持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重視和關注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在急、難、險、重的地方發現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二要優化班子結構。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下大力氣抓好領導班子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調整,提高整體功能。要特別注意選好配強黨政“一把手”,增強帶班子的能力。要把班子中的優秀副職作為“一把手”后備人選加強培養。三要切實提高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決策和議事制度,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加強集體領導的程序化、規范化建設,拓寬民主渠道,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不斷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團結和活力。要建立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健全糾錯改正機制,增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決策過程中的責任感和壓力感。
四、調整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為民”的工作熱情
在學習培訓中我了解到,江蘇一些地區干部考核“動真格”,在每年年度干部考核中,改變“暗箱操作,僅限內部掌握”的傳統做法,優劣讓群眾評價,結果向干部公開。一些存在明顯不足的鄉鎮干部被領導面對面進行“誡勉談話”,談話情況在本地區通報,引起了很大震動。我認為這種做法很好,不僅在干部考核中真正了解了基層班子建設情況,而且通過獎優懲劣,嚴肅了考核紀律,轉變了干部作風,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具體到我縣而言,干部考核工作就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體現五個統籌的基本要求,與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一步調整目標體系,改進評價方法,增強考核工作的準確性和導向性。一是在整個指標體系的設置上,要全面反映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情況,涵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大領域的主要指標,不能片面地用經濟指標考核干部。二是在經濟指標的設置上,既要重視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又要重視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結構的其他指標。今年,縣委、縣政府把“十項民心工程”作為重點工作,列入承辦單位的考核目標,把文明生態村建設作為鄉鎮和縣直單位的重點考核內容,就是調整經濟指標設置的具體體現。三是在評價標準上,既要看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真實數字,又不能只唯數字,一味追求gdp,堅決防止“干部出數字,數字出干部”的現象發生。要歷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績,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堅決杜絕為了出政績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更不能出現“上屆的政績,下屆的包袱”的現象。要探索實行政績和考核結果公示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調查,真正做到考準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