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換位思考,進行說話訓練。
對同一個問題,通過變換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可以豐富思維的方式,以求殊途同歸,首先要訓練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問題,使思維靈活多變。如詞語訓練,可以用換詞比較的方法;句子訓練,可以采用句式辯析法,同樣,理解課文有時也需要換個角度。如《做風車的故事》中卡特對牛頓的態度,可啟發學生從對與錯兩個方面去分析。這樣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就會更加全面了。其次要訓練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問題,使思維更豐富。可以啟發學生把自己假設成課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把課文中原來的角色互換,想想結果怎樣。如《小馬過河》一課,小馬聽了媽媽的話,大膽地趟過了河水,結果河水既不象牛伯伯說得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到底誰說的對,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認真地分析,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3、細心讀書,解決不懂的問題。
創造性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課文中寫到西沙群島的海中“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也數不清”,但后面緊接著又說:“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水”和“魚”“一半”對“一半”,不是又數得清清楚楚了嗎?這“一半”對“一半”到底該怎樣理解呢?像這種看似無疑的地方就該質疑。這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極好的機會,學生躍躍欲試,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就會閃爍、碰撞。
再次,21世紀的課堂將在更高的教育技術和藝術水平上展開,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想方設法在媒體應用上進行藝術創新,因地制宜,靈活有效地運用現代化媒體開展教學。
需要注意的是,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過程,培養他們的內部言語思維能力;二是要保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熱情,肯定他們的思維成果,幫助他們分析思維錯誤的原因,使他們樂思、善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創新,教師應從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開拓創新途徑,使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學到更多更廣的知識,這樣素質教育才會在課堂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