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的探討
第三,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視解決有些社會公民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有些地區有些行業確實存在收入分配差距過大。
第四,加快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加快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僅僅覆蓋城市,沒有涉及農村,這個問題不解決,潛藏著巨大社會矛盾。
第五,深化教育體系改革,增強國民就業能力、創新能力,把人口壓力變為人力資源優勢。現在,我國13億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達9億,對全面建設小康很不適應。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作用越來越突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有3/4是靠技術和人才,只有1/4靠社會投入。人力資本理論被人們接受,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中央組織專家對人才問題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深深感到我們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和國際比較有較大差距。2001年我國教育投入占gdp僅3.19%,世界平均水平是4.8%。不但投入過低,投入的經費也不能很好發揮作用。
第六,健全公共衛生體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這是“非典”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否則社會和公民健康就存在很大威脅。我們的認識在深入。
(二)精簡政府機構,優化政府結構
經過多次改革,還沒有根本解決機構臃腫問題。還要進一步調整政府機構設置,理順職能分工,實現政府職能分工的法制化。現在有利的事情都去爭,無利的事情都想推,必須改。要精簡機構人員,特別要大力推進市縣鄉的機構改革。因為在上次改革中,中央政府機構精簡50%。縣區改革精簡了19.2%。地方政府精簡后人員出口不大暢通,精簡下來的人員怎么辦?有難題就需要想辦法解決這些難題。
(三)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公共行政要集中大家的意志形成公共意志,而公共意志實際上是通過民主集中意志形成的,所以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政治運作機制都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就需要理解民主政治運行的基本機制。
一般來說民主運行的基本機制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個主權在民,這是一個憲政原則。即國家權利來自人民,國家權利屬于人民。二次大戰以后許多國家都做了類似的規定。第二個是平等。就是每一個國民等份額的掌握國家權利。有人研究發現這樣情況,一個社會之所以不平等就是因為權利分配不均等。有的人絕對擁有權利,有的人絕對沒有權力,就形成了統治服從關系。他認為要實現平等就得等份額的掌握權利。擁有權利,不等于直接行使權利。事實上,大多數人的權利是通過自己的代表來行使的。代表是怎么產生的?不是世襲的,不是任命的,而是選舉產生的。因此,民主機制第三個就是選舉制。在民主水平比較高的國家,有人想入選就發表自己的施政綱領,人民就選舉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民主最害怕“霍布斯選擇”,霍布斯有一個龐大的馬圈。他說,我的馬你們可以隨便挑選,但你們只能挑選靠近門口這一匹馬。那就是,前面是任意選擇后面就是沒有選擇。而選舉最害怕沒有選擇,這是一種虛假的民主。
(四)改革和完善行政首長負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