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的探討
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制的探討
進入新世紀,我們的行政改革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而整個行政改革在國家方方面面改革中處于一個關鍵的位置。去年,溫家寶總理曾經講過:“行政體制改革在各項體制改革處于關鍵位置。如果這項改革不搞,就猶如一馬當道,萬馬難以前行。”總理的話很深切地道出了行政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的實際情況下,鼎湖區委、區政府作為基層黨委、政府,必須要切實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努力提高黨委、政府的運作水平。因此,要認清形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達到一個核心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體系。
一、準確把握建立和完善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定位
從歷次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行政改革的目標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個特點,高度重視行政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協調性。我們緊緊抓住了政企分開和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重點。特別是從1998年以來,我們把轉變政府職能看作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
第二個特點,高度重視精簡機構,裁減冗員,理順關系,優化結構和規范政府行為和提高效率。這是改革的一個常規性任務,所以歷次行政改革都特別強調這一點。
第三個特點,高度重視公務員素質能力建設。因為行政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要實現政府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理順各種關系當然很重要,但在各種關系理順的情況下,如果公務員的素質能力沒有得到提高,我們要做到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和高效化也比較難。所以從1998年開始就強調提高公務員的素質能力。這是改革的明顯特點。
當然,以前的行政體制改革在目標定位上也存在著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改革目標中,迄今沒有提及行政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在改革實踐中,對于一些與政治體制改革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也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更缺乏科學的制度設計和有效的改革措施,從而導致行政體制改革在某些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
二是在改革中,依法行政與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適應。雖然我們提出了依法行政,但是與真正的依法行政還有不小的差距。
進入新世紀,我們要進行新的行政體制改革,就必須更加明確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定位。新的行政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堅持政企分開,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和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這是對新世紀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全面概括。
依據新世紀形勢的變化,在加入世貿組織、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情況下,行政體制改革目標應定位為: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民主政治相配套,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兼顧中國國情的公共行政體系。
我們之所以強調要“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公共行政體系,是因為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今后主要是完善社會主義行政體制。
我們之所以強調要“與民主政治相配套”,是因為行政體制與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在行政體制改革中,只強調行政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只注意處理行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關系是不夠的。還必須處理好行政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行政體制改革必須與政治體制改革相協調、相配套。此外,還應看到,今天的政府管理與“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已經大不相同。在那個年代,政府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是為階級利益服務的。而今,政府是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