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形勢下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現象
2、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這個倡導改革創新的年代,我們更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然而,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卻有其難度和復雜性。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切中時弊,掌握職工的思想脈搏,才能有針對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僅靠簡單說理或精神刺激和物質獎勵是解決不了新形勢下教師思想問題的;最后,思想政治工作還必須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對已經形成的傳統和長年形成的校園文化積淀,我們要采取揚棄的態度,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拿來,而是在優良傳統中賦予新的時代內容。然而,縱觀近年來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卻有明顯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不強,不能及時全面地摸清職工的思想脈搏,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夠靈活,思路不夠開闊;三是對校園文化的內化過程缺乏指導,教師重新塑造自己的意識不強。很多情況下,還受儒家的中庸、仁儀、禮讓等思想所左右,而對現代的競爭、效率、公平等觀念還未形成校園主導思想。四是過多地強調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卻忽視了對教師人文素質,如德性、教養、思索習慣、和諧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3、囿于環境的影響。早年,就有"孟母三遷"的事例,說明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從小學、中學、大學一直以考試論英雄,道德品質的教育和培養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既使出現道德品質上的問題,也被輕描淡寫地處理,在這種大環境下,使教師的發展不夠全面;現代社會,提倡競爭、效率、公平,提倡創新的研究,為教師提供了全面發展的平臺,也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功和素養。另外,發達的信息,開放的環境,既給教師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帶來了一些不容樂觀的東西。一些教師在互聯網上玩游戲、聊天、迷戀體彩、足彩等,有些教師樂于人際交往,社會上三教九流皆交之,這對思想穩定工作極為不利。因此,我們主張,教師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提高辨別事非的能力,積極吸收現代信息社會的優良成分,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三、解決"瓶頸"現象的對策
1、領導要轉變觀念,明確方向。所謂轉變觀念,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識到教師不是單純的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而是學校發展的促進者,樹立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才能不遺余力地去抓教師隊伍建設。其次,要樹立平等的觀念。校長與教師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但也應當成為朋友關系,要懂得尊重教師,理解教師,與教師平等相處,亦師亦友,才能真實了解教師的思想狀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和改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所謂明確方向,是指對教師隊伍建設要在不同時期,能夠提出不同的教育培養目標。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并以三句詩加以概括:"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為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最高境界。依我看,為師之道也可以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教師把教育當作職業,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這是對現今教師的最低要求。第二層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求教師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既要好好干,又要會干,要用心、用腦,不斷積累,追求成功。第三個層次,"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要求教師把教育當作一門藝術,通過潛心鉆研、探索,達到解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覺,博采眾長,信手拈來,學生無學習之苦,教師品成功之樂的境界。以此為鑒,我們可對教師進行排摸分析,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目標要求的培養和引導,鼓勵教師向最高境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