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黨委辦公室主任會議上的講話
2.以人為本既回答了為了誰的問題,又回答了依靠誰的問題。為了誰的問題,是關乎執政黨立黨之本的問題;依靠誰的問題,是關乎執政黨力量之源的問題。審視天下大勢,縱觀古往今來,沒有哪一個政黨的命運不是由人民來主宰的,沒有哪一個民族的偉業不是由人民來推動的。我們黨歷來重視人、關心人,把人民作為自己的皇天后土,把人民作為自己的衣食父母,但在堅持以人為本上也曾出現過一些偏差,戰爭年代的“肅反擴大化”,和平時期的“文化大革命”,都給革命和建設造成了極大損失。我們黨走過的歷程證明,什么時候重視人、關心人,前進的道路上就有強大的力量;什么時候忽視人的思想、忽視人的利益和需要,黨的事業就要遭受挫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這是大大小小執政規律中最根本的規律,也是方方面面執政要求中最本質的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就是要求我們確立人的主體地位,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作國家的主人、建設的主體和事業的主力。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執政為民,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辦公室工作是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的。只有圍繞服務對象來講服務,依托服務主體來搞服務,才能順水推舟、登高望遠,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3.以人為本既回答了價值觀的問題,又回答了政績觀的問題。價值觀與政績觀是有機統一體,政績觀是價值觀的實踐形態之一。所謂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及其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
價值觀不同,人們的行為方向、態度、方式也就不同。以人為本關注的正是人的價值,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現實的、適時的需要作為價值取向。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就是要讓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榮,生活過得更加殷實;就是要深切關注人的發展狀況和人的價值,把社會發展的必然性與人的發展的合理性統一起來,堅持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整體推進中向更高層次的社會主義文明邁進。同時還要看到,人的價值不在于只滿足每個人自己的需要,還在于能夠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大力倡導每個社會成員都成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所謂政績觀,就是對政績所持的態度,包括為誰創政績、怎樣創政績、如何評價政績等等。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政績觀,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利益和權力的前提下,創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政績,創“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績,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績。在政績評價上,既要看經濟建設成果,又要看社會進步成效;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變化;既要看硬環境的加強,又要看軟環境的改善;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勢頭,又要看持續發展的后勁。而離開人來談“價值觀”是毫無價值的,離開人來談“政績觀”也是談不出什么政績的。
4.以人為本既回答了出發點的問題,又回答了落腳點的問題。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生在世,離不開吃穿用度、安居出行、旅游娛樂、精神享受乃至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等。因人的種種需要,各行各業便應運而生。人為自己的生存而建設創造,同時又不斷享受著各項建設創造的成果。世界在人的改造中變得絢麗多彩,社會在人的創造中呈現勃勃生機。因此,我們做任何工作,出發點是人,落腳點也是人。我們講加快發展,其核心就是要滿足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應該看到,人不是機器,不是被奴役的對象,不是被控制的工具。人,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尊嚴。人需要關心,需要理解,需要滿足。有人說,在“農業社會,人是植物”;在“工業社會,人是動物”;在“信息社會,人回歸人”。現在,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階段。在履行職責、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把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指導原則、一種檢驗標準,努力從群眾最希望辦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抓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不搞有名無實的形式主義,不做嘩眾取寵的表面文章,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幫群眾分憂,為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