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經濟的成功實踐
二、幾點啟示
(一)解放思想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民營經濟發展的快與慢最根本的是思想和觀念問題,思想不解放,發展的手腳就難以放開,觀念不更新,發展的局面就難以有大的突破,平泉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思想每解放一步,民營經濟發展就會出現一次大的跨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帶動力量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解決社會就業,保持社會穩定及提供稅收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經濟欠發達地區,不發展民營經濟就沒有出路,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就沒有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不斷拓寬解放思想的廣度和深度,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對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要堅決沖破,對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都要堅決改變,對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放手、放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把民營經濟盡快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依托力量。
(二)抓市場建設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力。市場是民營發展的有效載體。平泉縣緊緊抓住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處,自古就是溝通關內外商品集散地的區位優勢,制定了“市場興縣”戰略。近來年,通過采取引資建市、招商興市、環境保市等舉措,市場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義烏商品城、市場北路商業街、興平商業街、雙橋小商品批發市場、榆樹林子、臺頭山蔬菜果品批發市場、食用菌交易市場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的建設,使全縣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場為龍頭、區域市場為骨干、遍布城鄉的各類市場為基礎的市場網絡。市場建設不但帶動了當地特色商品的相對集中,而且還促進了與專業市場發展相配套的資金、勞動力、技術、原材料、運銷業的相應發展,使特色商品生產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生產規模也從“前店后廠”作坊式生產,逐步發展成規模化、社會化、現代化的大生產。專業市場的培育與建設,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全縣呈現出了“建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喜人景象。2003年底,全縣發展各類專業市場12個,擁有7 萬個攤位,98%是民營經濟,年交易額達1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 2個。
(三)壯優扶強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拉力。企業沒有適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目前,很多民營企業滿足于小打小鬧,怕擔風險,不愿搞大投入,求大發展,這樣的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平泉縣委、縣政府以戰略的眼光考慮當前,謀劃長遠,采取放手發展與積極引導相結合,擴大增量與提高質量相結合,千方百計增投入、上項目、擴規模,發展壯大了一批象四海、潤隆、綠世界等在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民營企業,對這些企業他們在貸款、用地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重點扶持,幫助他們把企業搞強,依靠他們把產業帶大。同時以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為龍頭,組織同類企業聯合協手,對優勢行業進行資源整合。他們重點對杏仁露、活性炭、食用菌三個特色產業,通過組建協會的形式把三個行業統一組織起來,各企業間實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目前全縣以民營為主的杏仁飲品企業達到18家,活性炭企業達到34家,食用菌龍頭企業達到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