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營經濟的成功實踐
(三)積極轉變職能,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在這方面,平泉縣委、縣政府把主動為企業辦實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轉變職能的重要手段。一是為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縣領導親自協調金融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對縣里確定的特色主導產業,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資金貼息,提供設備支持。同時組織有關部門赴山西進行了實地考察,制定了組建平泉縣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具體籌建方案,目前,正在落實資本金、開戶銀行及人員選配,預計今年一季度末投入運營,屆時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資金瓶頸問題。二是加強行業自律,有效解決行業內無序競爭問題,縣主要領導深入到全縣杏仁露、活性炭炭、食用菌三大行業企業調研,廣泛征求意見,于2003年先后組建了食用菌、杏仁飲品、活性炭三個行業協會,同時成立了特色行業監管辦公室。建立健全了協會的自律章程和行業監管辦法,三個行業呈現出了優勢互補、規范運行的良好發展態勢,為加快行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按照《關于創辦民營經濟園區的意見》,謀劃了平泉鎮、七溝、南五十家子和北五十家子占地面積1000畝的4個民營經濟發展園區,制定了園區用地、收費、招商、人才、環境和其它方面支持發展的優惠政策28款72項,讓業主在園區內放心、放手、放膽發展。目前,入駐園區內的企業30家。四是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深入到民營企業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重點項目采取一套班子、一種機制、一筆經費、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將目標責任明確到縣級領導、部門、鄉鎮和項目主體責任人的頭上,加強督導考核,確保按計劃節點推進,加快了民營經濟發展步伐。沙坨子鄉充分發揮鐵礦資源優勢招商引資上億元,新上項目14個,為及時解決企業在征山、占地、架電、道路等方面的難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到該鄉現場辦公,并抽調縣直有關部門成立了專門工作組,為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保證了項目按計劃投產達效。為充分利用原小寺溝銅礦的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南五十家子鄉和銅礦現場辦公,經多方論證,將銅礦及周邊區域列為縣級民營特色產業園區,并享受縣級園區的各項優惠政策,目前園區規劃已經完成,預計未來3年內,園區民營企業將由現在的6 家發展到20 家,產值達5 億元,實現稅收3000萬元。
(四)加大領導力度,提供發展保障。為切實加強對全縣民營經濟的領導,把民營經濟盡快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縣委、縣政府對25名縣級領導和40個縣直部門實行了分包民營企業大戶制度,包扶企業69家,包扶人員每月到企業進行一次現場辦公,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促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大戶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縣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為加強對全縣民營經濟工作的指導,平泉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民營經濟發展局,為正科級單位,具體負責全縣民營經濟工作。同時縣委、縣政府整合縣四大班子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專門成立了市場建設與民營經濟發展指導委員會。縣委、縣政府授予委員會指導全縣民營經濟發展及對鄉鎮和有關部門工作獎懲的決策權、重大項目審批權、干部任用和資金使用建議權。委員會既是縣委、縣政府指導全縣市場建設與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參謀機構,又是工作機構和綜合協調機構,對縣委、縣政府負責。委員會實行主任和副主任目標分工責任制,成員部門實行包鄉鎮目標責任制,與鄉鎮同獎同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