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經濟發展和基層黨建,構建和諧沱江
三、以現代工業理念經營農業產業化,促進工農協調互動發展
近年來,沱江市堅持把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用新型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36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3%。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200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50元,居湖北省第3位、三峽市第1位。2004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3650元,凈增500元,同比增長15.9%。
(一) 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群。沱江市始終把發展、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環節來抓,按照大中小并舉、高中低檔并重的原則,逐步形成了糧油加工、棉紡加工、果蔬加工三大企業群。近幾年,全市共引進農產品加工項目44個,計劃投資總額14.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7.7億元。先后有香港奧美、穩健、中國臺灣鴻新、江蘇綠康、浙江隆華、湖南亞華、湖北天頤、日本甲東株式會社等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產品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落戶沱江。
(二)建設配套生產基地,打造龍頭企業前置車間。引導農民樹立“龍頭企業加工什么,農業就生產什么”的新理念,推動農產品生產向加工主導型轉變。圍繞優質稻、雙低油、優質棉、水果、水產品、蔬菜、畜禽、速生豐產林等八大主導產業,以“一江兩河三線四區”為軸線優化基地布局,全市形成了西北丘陵崗地以水果為主,中部平畈以糧油、水果、畜禽為主,東南平原以棉花、沙梨、水產為主,“四湖”地區以水產為主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建成了40萬畝商品糧、18萬畝優質棉、30萬畝雙低油、60萬頭生豬、600萬只家禽、15萬畝柑桔、10萬畝沙梨、11萬畝水產品、10萬畝專用蔬菜、8萬畝速生豐產林等十大農產品基地。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先后頒布了優質稻、柑桔等大宗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建立了安福寺鎮萬畝無公害優質稻生產基地,問安、仙女萬畝無公害優質油菜新技術推廣示范片,滕家河萬畝無公害蔬菜新技術推廣示范片,白洋沙灣2萬畝無公害柑桔新技術推廣示范片。有近30件農產品商標在國家工商局注冊,培育出了“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臺大蒜”等一批農產品精品名牌。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一方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生產合同,確立契約關系,農戶按合同生產,企業按合同收購,既使龍頭企業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農民生產的風險。鴻新、隆華、天頤等骨干龍頭企業分別與農戶簽訂了協議,承諾了最低收購價格和收購數量。僅全市糧食加工購銷企業今年就與農民簽訂訂單16萬畝,定購糧油6萬多噸。另一方面,積極扶持農村經紀人和中介服務組織發展,全市涌現出農村經紀人1萬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年經銷額達10億元以上。農村中介服務組織得到大力發展,全市共組建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營銷聯合體等組織86個,網絡市內外農戶5萬多戶、外地經銷客商1萬多人。
四、以改革創新精神,扎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堅持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協調發展,黨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績。沱江市被湖北省委表彰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市)”;“干部述職時述學、群眾評議時評學、組織考察時考學”的督學制度,在全國干部教育培訓會議上得到曾慶紅同志的充分肯定;在農村黨員中開展的“黨員聯戶責任區”活動,被中組部《組工信息》以正刊的形式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