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更好地服務青年干部成長發展
關于如何更好地服務青年干部成長發展
切實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服務青年干部成長發展、為黨輸送合格后備力量,是共青團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團干部是為黨培養青年干部這一重任的承擔者、同時又是黨的青年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為黨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后備干部隊伍,是當前各級黨團組織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我們深入各基層團組織,就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
一、我市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市現有487名專(兼)職基層團干部,平均年齡30.5歲,其中女性292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59名,占3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70名,占35%。近年來,我市堅持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努力探索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強團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使用,團干部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部分基層團干部年齡、素質與團的工作不相適應。這些年,盡管我們在區、鎮、處、場團委書記的選配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在農村,鄉鎮機構改革之后,村級干部普遍按1+x模式配備,受干部職數影響,絕大部分村團支部書記是由村治保主任、婦女主任或是分管群團的副書記兼任,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據調查,全市328個行政村中,村團支部書記年齡在35歲以上的占70%,28—35歲的占20%,28歲以下的僅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再加上農村有一點文化基礎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外出務工,能夠從事共青團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數。在機關,同樣也存在年齡老化的問題。機構改革之后,由于編制壓縮,工作人員基本上只出不進,機關干部出現嚴重的“青黃不接”現象,直接導致機關團干部年齡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兼職過多,客觀上造成團干部開展團的工作時間和精力極少,甚至必須用業余時間來完成。一些團干部還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常常對團的工作疲于應付。此外,部分團干部因本單位工作較忙,沒有參加過團的知識培訓,因而對團的工作知之甚少,業務不熟,直接影響了團的工作水平。
2、基層團干部職級普遍偏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團干部們大多處在本地、本部門工作的第一線,相對其他工作人員而言,年紀輕、資歷淺,他們住房差、職級低、工資少等實際困難普遍存在。特別是仍有一部分單位沒有按照有關文件精神落實團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據調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機關干部是將團干部作為大辦正職或下一級黨委(行政)部門正職配備,少數機關單位是將團干部作為中層干部的副職配備,仍有少部分團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員等同。全市基層團干部中,副科6名,僅占總數的4%。而且鄉鎮副科以上的2名團干部是省屬農場的團干部。在市直機關,副科級的團干部往往只是掛名而已,團的工作則由其他的科員或辦事員承擔,極少部分甚至由借調人員從事團的工作。由于團干部普遍職級很低,待遇落實不到位。說話、辦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極少部分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對共青團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團干部思想不穩定,認為干團的工作出力不討好。因而使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大大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