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四個關系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正確處理四個關系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環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環境的優劣,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和行政執法水平,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速度、對外開放的廣度。沒有良好的環境,跨越式發展就無從談起。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的觀念,教育引導各級干部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打造“環境佳地,政策洼地、服務高地、安全寶地”,為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要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對欠發達地區而言,加快發展是當前最大的政治,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優化環境是加快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發展無止境,優化環境無終點。對讓投資者而言,賺錢是最重要的投資環境。人家賺錢,我們發展,實現雙贏,合作才會長久。因此,加快發展,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最大限度的為投資者創造賺錢機會、發展機會。要認清“予與取”的關系,樹立“雙贏”理念。做到要先取后予,放水養魚,決不能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放棄一些暫時利益,滿腔熱情為企業搞好服務。只有企業發展壯大了,才能迎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繁榮,將來我們才會獲取更大的利益。在政策的制訂上,只要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外地的一切優惠政策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使我們的政策更具包容性,而且要不斷地突破禁區,不斷地沖破舊框框,敢于和善于先讓利后得利,讓近利得遠利,讓大利贏小利再贏大利。在規費征收上,可收可不收的,全部取消;有上下限規定的,全部按下限來收取;對于一些服務性收費,采用“不服務,不收費”的原則,取之于企業、用之于企業,全心全意促進企業發展。在政策的執行上,要嚴肅執行紀律,對黨委、政府的政策,必須積極主動地貫徹落實,決不能以“條條”為借口搞“行政性壁壘”、設“玻璃幕墻”,確保貫徹到底、落實到位,不出梗阻;對尚未落實的政策,要查明原因,找出癥結,明確責任,限期落實。要堅決杜絕科室意見否定部門意見,部門意見否定政府文件的不正常現象。在民風的養成上,要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杜絕欺生排外、強裝強卸、強買強賣等行為,切不可為了蠅頭小利,痛失商機,在全社會營造“親商、富商、重商、安商”的發展氛圍。
二、要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系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實際上是一個利益關系重新整合的過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沖突的問題。應該看到,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是全局利益之所在,也是局部利益之所系。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關系問題上,要學會算大帳,算長遠帳和社會帳。對我區而言,面對欠發達的現實,發展是硬道理、大道理,加快臺兒莊發展、振興臺兒莊經濟是大局。面對激烈的競爭,臺兒莊靠什么搞活經濟?靠什么來吸引資金?靠什么來爭取項目?唯有政策優惠、環境寬松。創造寬松環境、降低招商門檻,必然要犧牲一些暫時的局部利益。但是,有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不僅會帶來新上項目的增加、經濟規模的擴張、消費需求的增長,而且會帶來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巨大的外部市場,更重要的是會帶來先進思想的同化、管理模式的創新、經營理念的轉變、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和高層次人才的涵養等多方面的積極效應,這種收獲是可持續的,也是長遠的,其價值也是無限量的。因此,犧牲局部利益換來長遠發展,是非常值得的。對部門而言,沒有臺兒莊的經濟發展,沒有人民群眾的富裕,沒有納稅人的貢獻,部門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局部與全局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各級各部門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步調,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自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部門利益與經濟發展發生矛盾的時候,必須以“發展是硬道理”來統領部門的“小道理”,多一些全局觀念,少一些部門意識;多謀國家和社會之大利,少謀部門之小利;多想群眾的期望,少想一己之得失。要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凡是有利于經濟建設的事情就千方百計去做,凡是不利于經濟建設的事情就堅決不做。始終堅持把一個地方的全局利益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當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生沖突時要犧牲局部利益來保全大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