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集中核算工作的利與弊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各單位取消了原來的會計崗位,所有的賬務核算交由會計中心、各單位只保留1—2名報賬員。降低了行政成本。據統計,納入縣直機關集中核算的單位原有會計人員256人,現在會計中心的會計核算人員只有24名,極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況且,我們以服務核算單位為已任,按照有關規定和單位業務需要,除辦理正常業務經費外,還為單位單獨開設基建、專款及事業費明細賬套18套;又根據實際情況,簡化了審批手續,提高了辦事效率,滿足了單位的需求。
五、會計人員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得到增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加入“wto”以后,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對會計人員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因此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一是我們組織了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了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識講座,學習了朱镕基總理的“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作假賬”的十六字方針,全面開展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構筑牢固的會計職業道德防線,使所有的業務人員能夠成為一名誠實守信、依法理財的合格會計人員。二是針對進去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全面學習有關制度、辦法,并結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尋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種內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證核算資金的安全與完整。三是開展技能比賽和崗位練兵,不斷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為解決核算人員業務不熟,操作不精的問題,定期開展會計業務知識考試,賬務處理展評和微機操作演示比賽,推選優秀柜組,樹立學習榜樣。
六、正視存在問題,積極尋找對策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會計集中核算工作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個別單位思想上重視不夠,致使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上產生脫節現象。一些單位雖然賬務已交到會計核算中心,但是單位的預算管理、內控制度及財務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則出現無人負責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方面一些單位片面認為單位會計崗位已取消,單位內部不需要進行財務管理與監督,碰到財務檢查,就讓檢查人員到會計核算中心來查賬務,單位預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視了內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單位原有的固定資產底子不清,固定資產與實物無人保管和登記,一次次的固定資產清理,報來的底冊,一次與一次不同,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會計中心賬務無法進行調增調減。再就是對于新增的固定資產,尤其是上級部門調撥或配置的資產,如計算機、小汽車等,會計中心沒有接到調撥文件,更不能對其進行賬務處理,致使賬實難以相符。
(2)如何提高會計人員與職業判斷能力,保證帳實相符方面有待加強。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以后,會計人員在公開、透明的運作環境下,對所有預算單位的會計業務,按照統一的財務制度和規范的核算程序進行核算,完全能夠做到賬證、賬賬、賬表相符,而要做到賬實相符,則相當困難。預算單位報賬時,對于是否發生了此筆業務,會計核算中心人員心中無數,只能依據單位報賬員提供的單據是否規范合法來判斷,只要單據合規有效,手續齊全,不管單據上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中心人員都必須給予核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