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集中核算工作的利與弊
會計集中核算是繼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收支兩條線改革,工資統一發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購改革后的又一項重大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我們兩年多來的實施情況看,運行較為平穩,進展比較順利。在規范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和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我縣縣直機關自2001年正式運作,至今經歷了財務移交、業務試轉、人機并行、調整柜組、規范操作五個階段。在運行初期,我們對工作人員進行了會計業務和電算化知識的集中培訓,面授2500多學時,使26名工作人員基本掌握了會計電算化技能。到2000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記帳,賬務處理的規范化、統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我們又根據實際修訂完善了會計崗位職責和各項制度(從單位報賬到審核及業務流程、資金管理、電算化操作等)。并對單位報賬員進行適時的業務培訓,要求每位工作人員嚴格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來操作,堅決糾正了過去那種賬戶設置亂、銀行開戶亂、會計檔案亂的“三亂”現象,為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人員的人事權、管理權、考核權等從單位分離出來,有效地擺脫了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解除了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杜絕了過去那些假發票、假報表及假賬的出現,改變了一些單位不顧財經法規違規列支的現象,使會計人員能夠相對獨立地工作,能夠依法大膽地抵制一些違規行為,有利于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秩序混亂等問題,使會計工作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二、強化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會 計集中核算是在單位財務自主權,資金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采取“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的辦法。對報賬單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據正規,手續完備的,及時辦理資金結轉報支手續。對不合理,不合規的票據,則堅決拒付,同時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以嚴格支出管理,保證每筆資金都能按預算、按項目使用,從根本上杜絕了擠占、挪用現象的發生。由于按月向單位報送會計信息,向政府報送收支報表和單位資金結余情況,既避免了一些單位無限度向財政伸手要錢的現象,又為政府合理調度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決策依據。
三、強化會計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
通過近年來查處的大量腐敗案件來看,財務監督乏力現象不能不說是一項重要因素。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過程由原來的“暗箱操作”變成現在的“陽光作業”,由于會計監督作用的陣地前移,使各單位的收支都通過會計中心的賬戶進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一些單位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遏制。這樣,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一方面,各單位遵守財經紀律的意識明顯增強,一些超標準,不合理的支出明顯減少,許多單位經常事先詢問有關經濟業務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關具體會計事項的審批權限和辦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財務支出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通過會計人員的日常監督,嚴格按照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進行業務審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規支出,使得假票等違規現象日益減少。據統計,幾年來核算中心對納入縣直機關核算的117個單位先后拒付不合理開支筆.**萬元,糾正不合規票據張*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