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經濟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五)政策性減負增收明顯。今年全縣共減免農業稅及附加1373萬元,累計發放糧食直補資金663萬元,良種補貼390萬元,退耕還林補助款970萬元,農機補貼9萬元,全年農民人均獲得政策性收入104元。
(六)林業建設取得新成果。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林業經營機制,采取租賃、承包、股份制等方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走出社會化辦林業的新路子,加快了全縣林業建設步伐。全年累計完成造林22146畝,占年初計劃任務的110%,其中完成綠色長廊二期工程104公里,新建農田林網5000畝、封山育林2000畝。
(七)水利設施得到加強。實施堤防加固、小水庫除險加固、人飲解困等五大水利工程。全縣建設水利工程208處,累計完成土石方450萬方,其中除險加固中小水庫13座,加固堤防21公里,新挖當家塘57口。特別是滁河聯圩、運糧河圩堤除險加固、清溪河口退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完工,進一步改善了水利基礎設施條件。
(八)氣象工作邁出新步伐。按照“強化硬件,改善軟件,提升服務”的總體要求,實施了縣氣象局遷址項目,新建雨量觀測站,并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氣象局新址已經選定,并完成征地工作,新建了運漕、陶廠等全縣6個雨量自動觀測站,原縣氣象局辦公場所土地掛牌出讓工作有序展開。
二、2005年農業工作思路、目標及措施
根據國家農業政策走勢,結合我縣實際,就全縣明年農業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農業發展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優化農業結構,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發展優勢農產品,推進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實現“三個加快,三個提高”,即加快構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提高區域規模發展水平;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群體,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農業工作目標是:農業上,實現“六擴一增”,即擴大水稻、油菜、雜糧、蔬菜、牧草、地膜“五早”種植面積,增加養殖業比重。具體任務:種植水稻28萬畝,發展優質油菜21萬畝,雜糧2萬畝,蔬菜6.5萬畝,牧草2萬畝,地膜“五早”6萬畝,飼養生豬24萬頭,家禽1200萬只,山羊11萬只,新開發漁業基地6000畝,改造老基地8000畝。林業上,實施林業開發“12344”工程,即完成1萬畝造林,轉讓2萬畝山場經營權,建設3000畝油茶基地,建設40公里公路林帶,新建4000畝農田防護林網。水利上,實施堤防加固、小水庫除險加固、蓄水抗旱、內圩水系整治、農田治理、農村安全飲用水等六項水利工程,計劃完成土石方450萬方
工作措施
(一)大力優化農業結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農產品區域布局,堅持優質化發展,無害化生產,產業化帶動,突出特色規模。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優質油菜、優質棉、畜牧、水產、蔬菜等主導和特色產業,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經濟效益。
(二)加快農業產業化。按照“一個主導產業、一批龍頭企業、一批生產基地”的發展模式,加大產業化工作推進力度,建設水稻、油菜、蔬菜、茶葉、河蟹、山羊等生產基地。扶優扶強龍頭企業,重點支持大平工貿集團,扶持縣益和棉業公司、名優茶開發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縣名優茶開發公司、鷹皇麻油廠等企業實力,帶動全縣優質稻、優質油生產、名優茶開發、麻油加工、水產養殖等,推動農業特色產業上規模。加強農副產品的品牌注冊和名牌爭創工作,加大宣傳推介和市場營銷力度。加快產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不斷增強市場的輻射帶動功能和生產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