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新的偉大工程
第一,歷史任務的艱巨性與黨組織執政能力不高的矛盾。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黨要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重任,必須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現在看,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與承擔的歷史任務很不適應。據中央黨校對一些省縣以上領導干部的問卷調查,認為科學判斷形勢能力弱的占58.1%,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弱的占66.9%,應對復雜局面能力弱的占35.3%,依法執政能力弱的占43.3%,總攬全局能力弱的占19.9%。從我市的情況看,一些黨組織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軟弱渙散,凝聚力、戰斗力不強,與承擔的責任極不相稱,有的甚至不如協會等群眾性組織。在農村,一些鄉村債務沉重,干群關系緊張,群體性上訪不斷,解決起來難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一些黨組織已經不能適應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據統計,全市160個鄉鎮黨委、1335個村黨支部中,屬于加快創業型的約占20%左右,屬于實干興業型的約占30%左右,而看攤守業型、渙散貽業型占50%以上。在機關,加快發展創業的濃厚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特別是在推進大項目建設上,缺乏找項目、挖項目的主動性。從去年創業型領導班子考核評比上看,真正符合“六優”(圍繞大局服務優、業務工作成效優、黨風廉政建設優、依法執政效能優、部門自身建設優、社會群眾評價優)標準的相對比較少,僅占30%左右,與綏化大發展快發展的實際需要相差甚遠。在企業,國有企業關停并轉的增多,大批工人紛紛下崗,黨組織基本無法開展活動。全市處于留守狀態的企業黨組織有一半左右基本喪失了發揮作用的能力。通過對一個市的調查,留守企業黨組織占企業黨組織總數的三分之一。一些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受制于企業主的重視程度,在參與企業決策、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上存在明顯差距。在社區,黨組織調整剛剛起步,“三無”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難以發揮城市服務功能。長此下去必將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形勢十分嚴峻。
第二,社會成份的多樣化與黨組織設置形式單一的矛盾。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成分和社會分工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必然要求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做出相應變革。目前看,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形式主要存在三個弊端。一是設置模式陳舊。絕大多數黨組織的設置都在沿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模式,按行政區劃或地域關系來設置,導致黨組織的覆蓋領域不大、覆蓋面不廣。比如,在農村一些地方勞務輸出組織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很快,但黨組織仍然按照村屯來設置,很多應該建立的沒有建立起來。從調查情況看,我市股份合作公司、專業合作社和各類產業協會已達3300多個,已建立黨組織769個,只占總數的23.3%。有黨員尚未建立黨組織的還有2193個。二是跟進不及時。許多具備條件的新經濟組織還沒有及時建立黨組織。根據農村、機關《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規定,設置黨支部應有3名以上黨員,設置黨總支應有50名以上,設置基層黨委應有100名以上。去年底今年初,從我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兩新”組織的調查看,全市有非公有制企業4520家,建立黨組織的僅有900家;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就更少。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越來越多,卻沒有建立相應的黨組織進行管理,出現了“空白點”。據統計,全市每年外出務工的黨員達11000多人,在打工地建立黨支部、黨小組僅有145個。三是設置標準把的過“死”。一些地方對黨組織設置標準把的過“死”,沒有按照工作需要來調整黨組織設置,黨的核心作用和政治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調查中我了解到,某村黨支部有33名黨員,村里有2個協會組織,每個協會都有4、5名黨員,具備成立黨支部條件,但由于村里建的是支部,他們只能建立2個黨小組,在發揮作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