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著力構建規范化服務型政府
一是要解決好為誰掌權的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是個根本問題。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人員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我們一定要堅持執政為民。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既是黨的宗旨,也是政府的全部任務和責任。評價政府的工作,主要應看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支持不支持,最終要看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民心者得天下,失心民者失天下,不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嚴重脫離群眾,必然喪失民心。
歷史和現實也一再告訴我們:群眾最可敬,群眾最“可畏”。所謂可敬,是說他們說歷史的主人,歷史的每一進步無一不是人民群眾的功勞;說群眾最“可畏”是因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民給了我們權力,如果我們使用不當,掌握不好,不認真為人民謀利益,人民照樣可以收回這個權力,我們就得垮臺。蘇聯的教訓深刻而沉重,發人深思,令人警醒。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解體,一個執政七十多年的大黨的垮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脫離了人民群眾,結果必然為大多數群眾所拋棄。我們全體共產黨員都必須牢牢記住這個教訓,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當好人民的公仆。
但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條件下,社會經濟成分,組成形式和人們的物質利益、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黨內,反映到了領導干部隊伍中。近幾年查處的腐敗案件表明,少數黨員甚至是黨員領導干部,不能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把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帶到政務活動中來,背離黨的先進性,侵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結果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他們的墮落,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好為誰掌權的問題,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不是執政為民,而是以權謀私,結果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我們一定要樹立執政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二是要突破體制性障礙。由于我們過去搞了幾十年計劃經濟,政府的很多行政行為還帶有很深的計劃經濟烙印,這必然導致行政干預、行政管制、行政審批過多過濫,必然導致政府的缺位、越位、錯位和移位現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突破體制性障礙,轉變政府職能,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政府不再承擔社會資源配置的主要職能,而把精力集中到規劃社會發展方向、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主要承擔協調、監督、保證社會公平等職責。政府將逐步實現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由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由行政干預向提供服務的轉變。
近年來,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區加大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消除體制性障礙,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還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要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最大的阻力也恰恰來自政府本身。解決這些難點,政府就必須進行深層次的、全面的、系統的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