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效能監察工作的幾點認識
關于對效能監察工作的幾點認識
zjcai
效能監察是企業管理中的一種監督活動,是監察部門和監察人員對監察對象工作效率、工作效能的監督檢查、糾正和追究。它不是一般的工作,也不是一般的管理工作。怎樣認識效能監察工作,人們的認識應該規范和統一,否則就不能協調一致地開展好效能監察工作。在此僅談一點粗淺認識。
一、效能監察的理論依據和定位
效能監察的理論依據之一就是企業管理學中的管理控制理論。企業效能監察屬于企業管理的范疇。管理有四項職能:計劃、實施、領導、控制。管理,就是通過計劃、實施、領導和控制,使管理者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了保證工作按預定的計劃進行,管理必須監控實施的績效,必須將實施的表現與預先設定的目標進行比較。若出現了任何顯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務就是使實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因此就必須進行監控。管理必須有控制,監督是不可避免的。企業的一切工作都要有有制度、有計劃,有實施,還要有檢查。檢查就是內部控制機制。如果檢查不到位,就是控制不到位,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由此可見,企業效能監察既是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個監督環節,又是促進企業管理的有效手段。效能監察的目的就是“糾偏”,即按照企業的標準、計劃,衡量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針對出現的偏差,采取糾正措施,以確保各項計劃目標的實現。從廣義上講,效能監察不僅要“糾偏”,還要在必要的時候,修改原先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或者修訂相關的規章制度,以使企業的管理更加符合實際、更加適應形勢的變化。
效能監察是行政監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政監察理論是開展效能監察的主要依據。企業效能監察要按照行政監察“保證政令暢通,維護行政紀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性能”的基本任務和工作要求,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開展監督檢查。效能監察是企業管理過程監控環節上具有綜合監督性質的一項工作,是紀檢監察工作服從服務于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效途徑。是企業監察部門在企業負責人領導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行為和管理效能(效率、效果、質量、效益)情況的監督監察活動。它是通過監督檢查企業內部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通過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對相關管理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對違規違紀人員進行查處,對問題責任人進行追究等,達到規范制約管理人員行為、提高管理人員履行職責效能的目的,同時為決策層選人用人提供可靠的依據。
效能監察定位于企業監督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內部管理的手段,是管理的組成部分,是企業內部特定的負責“控制”功能的部門,是企業有效實施監督的重要措施。效能監察不是管理的再管理,不是參與(管理)和切入(管理)的關系。日常的管理工作(計劃、實施等)不能讓效能監察去管,如果管了,那就是管理環節錯位,監督和計劃、實施不分。效能監察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融入管理之中,做到監督到位不越位,促進日常管理而不代替日常管理。
二、關于效能監察的主體和監察對象。
企業監察部門是專門的執紀監督部門,在企業負責人的授權下,具有檢查權、調查權、建議權、處分權,其監督的剛性和力度,是其他監督形式所沒有的。效能監察是監察的一部分,效能監察的職能決定了它是一種專門的、強制的、自上而下的監督,既對同級又對下級,既對管理人員(包括領導)又對管理部門和下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