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保貸款:聯結信用社與“三農”的橋梁
一、“三農”方面。
㈠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獲嘉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村70%以上的農戶貸款是由信用社提供的。如果信用社繼續以小額農貸的方式發放貸款,滿足不了農民生產需要,勢必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如果要求農戶提供存單、抵押品等抵(質)押物,顯然與農民的實際相脫離,且辦理抵、質押貸款的手續繁雜,有可能延誤農時。農戶聯保貸款在一定時期里有效緩解了農戶抵(質)擔保手續繁瑣、費用高等問題,彌補了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小的不足。它依靠聯保小組成員互助作用,使貸款變得借償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戶經營的規模化發展。
㈡增強農民的信用觀念,促進了農村信用意識的提高。農戶聯保、聯心、聯責、聯效、聯幫,形成了信息互通、互惠互利、風險共擔的共同體。當聯保戶中某農戶不專心于經營項目時,同組農戶會出來制止,目的是促其經營項目能上去,保證按期還款;當個別有困難時,同組農戶會履行信用承諾,協助該農戶墊款還息還貸。通過聯保貸款的推行,培養了農民的信用意識,推動了農村文明建設。
㈢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信用社開展聯保貸款后,帶動了全縣種養業的發展,活躍了農村經濟。在信用社聯保貸款的支持下,該縣亢村、馮莊、大辛莊鄉建成了水稻高產種植基地,史莊鄉建成了萬畝紅提葡萄基地,城關鎮小絡村、宋莊村建成了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等等。2002年, 照鏡優質“金太陽”杏成熟上市, 畝產量達1000公斤,畝收入達到了6000多元;亢北早熟葡萄示范園的優質葡萄8月份上市后,畝效益達到了1.5萬元;太山、東倉、馬營橋等蔬菜基地開發出了無公害生產技術,提高了蔬菜的科技含量和產品檔次。聯保貸款的實施,受到了地方黨政的一致好評。亢村鎮黨委書記高興地說:“聯保貸款的實施,對農村產業結構布局調整、支持農民致富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鎮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資金靠山就是信用社。”該縣領導評價說:“信用社實行聯保貸款,擴大對農村信貸投入,替政府為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
㈣鞏固了農村基層政權。聯保貸款的實施,對農民遵紀守法意識的增強以及鄰里睦和、農村社會穩定均起到了促進作用。亢村鎮王某在村里“人緣”不太好,在進行貸款聯保時,沒有人愿意和他組成聯保小組,使他十分孤立,內心受到了很大震動。自此他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主動和四鄰五舍搞好關系。后來在村委的幫助下,他如愿以償地取得了貸款。一位村委領導說:“聯保貸款的實施,對我們村委工作幫助很大,違反村規民約、不配合村、組干部工作、不講信用的就不具備發證條件。村委通過這一載體,樹立了更高的威信,各項工作更好搞了,黨的各項政策更好落實了。”
二、信用社方面。
㈠有效地降低了信貸風險,信用社效益明顯提高。由于聯保貸款戶的償債責任聯系在了一起,他們各自的利益也就捆在了一起,相互之間加強了監督,無形中為貸款管理增加了一層監督力量,而且這個監督是全過程的,更直接,更有效。如貸款是否專款專用,否則,其他農戶會幫助信用社及時追回,并勸其退出聯保組;聯保戶在經營過程中能相互關照,相互傳授技術,相互幫助解決困難,生產經營取得最大的效益,從而奠定了還貸基礎。獲嘉縣信用社自2000年開辦聯保貸款以來,到期貸款本息收回率達96%以上,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