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經濟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
對政治經濟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
摘要:生產方式、占有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一直是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基本問題。根據馬克思經濟學說并結合現代經濟學的新發展,可以認為:劃分社會歷史階段的標志是社會生產方式,而不是所有制;資本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并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產生否定資本的因素。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將導致占有的社會化。社會占有取代私人占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生產方式;所有制
如何解釋人類社會現階段的發展邏輯以及預見人類社會的未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本文試圖以唯物史觀為基本方法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西方經濟學中的科學成分結合起來,重新概述政治經濟學中的若干基本理論觀點,從而使人們對現實和未來的認識更科學一些。
1.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形成了這個社會的獨特的生產方式。一定的生產方式的運行就形成了相應的社會經濟形態。因此,劃分人類社會歷史階段的標志是社會的生產方式,而不是所有權在法律上的歸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共產主義社會都是以生產方式的不同來區別的。
馬克思以后的蘇聯范式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改變了生產關系就改變了生產方式,從而改變了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后以為只要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權以及其它社會關系,就認為進入了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其實,只有社會生產過程才是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的統一。從物質變換這一物質運動的角度考察生產過程得到生產方式的特征;從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一角度考察生產過程就得到生產關系的表征。當然,由于生產總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因此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是無法割裂的,一定的生產關系從根本上來講又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無法割裂并不意味著生產方式包含著生產關系。
2.資本的生產方式不是永恒的,在資本的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出否定資本的因素,這些因素正是未來共產主義的生產力因素。共產主義生產力因素只可能從資本的生產方式中產生,不可能從封建的小農生產方式中產生。在當代資本的生產方式中,共產主義的生產力因素表現在:
1) 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人類生活的社會化程度也在提高,因而產生了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為滿足這些需求,政府作為經濟組織為社會生產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政府生產公共物品和服務時所占有的生產資料雖然仍具有資本的形式,但不再具有資本的實質或性質。它們的存在不以剩余價值為目的。因此,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生產是對資本生產方式的否定。
2) 在資本的生產方式越發達的地方,資本的生產力水平越高,勞動相對于資本而言在生產中的作用就越大,尤其是高級的腦力勞動正逐步資本化。它們在生產過程中使資本物品(生產資料)處于從屬的地位,傳統的資本吸納雇傭勞動的要素結合方式正在逐漸瓦解。當然,腦力勞動的資本化還只是少量的局部現象。當生產資料相對于人類勞動只是一種被支配的物質時,資本的生產方式也就消亡了。因此,腦力勞動資本化現象正是否定資本生產方式的共產主義生產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