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公社和、官智民富 構建和諧元謀
黨公社和、官智民富
構建和諧元謀
——在縣委十屆四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2005年1月27日)
同志們:
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和州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總結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務,研究今后一段時期重點工作的突破方向,審議通過縣委《關于加強我縣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意見》,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和諧元謀。
下面,我代表縣委常委會向全會作報告。
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2004年
一年來,縣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按照縣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年的要求,帶領全縣各級干部和各族群眾光大創新、務實拼搏,全面地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目標。預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8257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0.8%;財政收入達到5244萬元,比上年增長9.8%,完成州下達任務數的122%,其中地方收入4243萬元,比上年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542元,比上年增長13.8%,扣除物價因素為2414元,比上年增長8.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79793萬元,比年初增長19.9%。全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呈現出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黨的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各級黨政組織和各級干部的執政素質和執政能力進一步增強,元謀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全縣上下政通人和的最好時期。
(一)綠色產業建設成效顯著,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云南省農村工作守則》,以創新農民協會組織為平臺,有效整合技術、資金、土地、勞力等生產要素,借助市場力量,著力加快綠色產業建設步伐。在全縣糧食生產實現自求平衡的基礎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壩區無公害蔬菜種植加熱帶林果及其加工,半山區制繁種加養殖,山區烤煙、豆類蔬菜加特色牲畜養殖”的產業格局逐步形成,綠色支柱產業建成并得到提升,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力日漸增強。一是“無公害”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地轉化為經濟效益。通過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依靠省農科院、熱區所、縣內科技部門及農民“土專家”的力量,加大新優品種引進和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專業聯防聯治植保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全縣25個菜果品種獲得了無公害食品認證,2個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1個獲得了有機食品認證。元謀菜果產品在國內外的聲譽不斷提高、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有效地轉化成為了競爭優勢、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農民群眾得到了較大實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309元,扣除物價因素增加181元,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100元凈增目標。二是農民聯營經濟組織的帶動作用日益突出。全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到101個,會員9283人(其中經濟實體型49個,會員6789人),帶動近2萬農戶常年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種植土地7萬多畝,建成了一批規模大、輻射帶動力強、效益高的生產基地,在培育壯大設施農業規模的同時,為培育現代新型農業搭建了平臺,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三是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的龍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無公害農產品的特色優勢有效地延伸到了第二產業,特色果蔬加工園區規劃及建設工作穩步推進,32家企業在園區內建成投產,其中5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龍川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瀚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幾家小香蔥加工廠的龍頭帶動作用日益明顯。全縣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3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2.2%,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四是烤煙生產增值增效明顯。科技措施有效地落實到了烤煙生產的各個環節,全縣共完成煙葉收購146.95萬公斤,收購總值達1453.82萬元,比上年增加323.56萬元;指令性計劃煙葉收購均價11.63元,比上年提高1.34元;實現農特稅收入320萬元,比上年增加99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山區鄉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