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共產黨員作風上的先進性
第二種情況是路線正確,作風也好,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蓬勃發展。在黨的七大至八大這十一年間,黨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又有良好的作風保證,我們以摧枯拉朽之勢,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打垮了國民黨八百萬軍隊,結束了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并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第三種情況是路線錯誤,作風不好,黨就會遭受全局性的挫折。例如,“文革”十年,由于路線錯誤和黨的作風遭受到空前破壞,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其教訓是十分慘痛的。
第四種情況是路線正確,作風上有一些問題,正確路線的執行就會受到影響和干擾。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來,黨確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路線,因而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黨風未得到根本好轉,有些問題比較突出,損害了黨的形象,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干擾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進程。近二十幾年來,如果黨風保持良好,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精神就更振奮,干勁就更大,各方面的成效肯定會更顯著。
歷史事實充分證明,好的作風與正確的路線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關于緊迫性的問題。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緊迫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黨面臨著“三大考驗”,即國際大局變動的考驗、國內大局發展的考驗、黨自身變化的考驗。從國際環境看,世界形勢已經和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經濟全球化浪潮迅猛發展,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深入,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能否在錯綜復雜的國際斗爭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黨正面臨著的國際大局變動的考驗。從國內情況看,社會生活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水平、供求關系、體制環境、對外經濟聯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事物、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大量出現,我們能否妥善地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的穩定和快速發展,這是我們黨正面臨著的國內大局發展的考驗。從黨的自身狀況看,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發生了兩大變化,“我們黨已經從一個領導人民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員、干部隊伍新老交替變化很大,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需要不斷加強,這是我們黨正面臨的自身狀況變化帶來的考驗。三大考驗都是考驗黨能不能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的先進性,如果經受不住“三大考驗”,黨就會走向衰落和失敗。
二是我國社會正處于新的轉折時期。我們黨總是在重大歷史轉折時期,為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提供強有力的保證,更加突出地強調和抓緊作風建設。從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我們黨逐步形成和明確提出“三大作風”,為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證。七屆二中全會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為我們勝利地奪取全國政權和迅速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經受住執掌新中國政權的初步考驗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恢復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證了正確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當前,正當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繼十五屆六中全會作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之后,再一次作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決定,這對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勝利地完成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完成新世紀的三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會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