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縣級教育行政機關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
二、強固“為民”之基---推進均衡發展
推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辦讓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基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環境,決定了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目前,無論是辦學條件,還是師德水平,城鄉之間、校與校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優質教育的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讓子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因此,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或者說要提升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縣級教育行政機關的黨員必須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在加快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上下大功夫,花大氣力。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重視農村教育。應該說,隨著我省中小學合格學校和標準化建設系統工程的不斷推進,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與城區相比,教育差異仍明顯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呼吁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經費投入上多搞“雪中送炭”,不搞“錦上添花”,扶持農村學校,積極實施“六有”工程,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保證農民子女公平、公正地享受教育資源。
其次,提高農村學校隊伍整體素質。近年來,隨著初高中入學高峰的到來和學校布局調整的逐步到位,城區學校規模迅速擴大,一批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紛紛流入城區,使得本來師資力量就很薄弱的農村中小學“雪上加霜”,直接影響教育質量提高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需要盡快采取措施,多渠道加速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同時,要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制定適當的優惠政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鼓勵、引導和吸引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經培訓取得教師資格后到農村學校任教,改善農村學校的師資結構,讓農民的子女也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再次,發揮優質資源作用。一方面加速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工程的進程,形成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絡系統,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緩解農村學校師資不足、水平不高等諸多現實困難。另一方面組織城區優質學校與農村相對薄弱的學校結成對子,從學校管理、師資培訓、教學設備等方面開展幫扶活動,以縮小城鄉差距。
三、根除“為民”之患---破解熱點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社會各類矛盾日趨增多。教育也不例外。諸如師德師風問題、“亂收費”問題、困難群體子女的就學問題、布局調整后農村學校學生路途遠交通不便帶來的安全問題以及由于缺乏宣傳溝通,造成群眾對教育誤解而引發的矛盾,等等,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也成了辦讓人民滿意教育的心頭之患。因此,要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必須破解難題,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強教育宣傳。要通過多種渠道充分宣傳教育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和在“三個文明”建設中所作出的貢獻,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形成人人理解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新風尚。
第二,堅持依法治教。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對一切違反黨和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堅決依法查處,決不姑息,還公道于百姓,還尊嚴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