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經營如何適應市場的需要
關于郵政經營如何適應市場要求的思考
河南省鄭州市郵政局 郭用福
市場經濟的建立,已經把郵政全面推向市場。怎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 之地,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郵政經營如何適應市場要求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以市場為導向,轉變經營觀念
郵政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就 必須充分了解自身條件和內外部環境變化,樹立適應自身的發展觀念。 首先,要樹立市場觀念。在市場化條件下,郵政不僅是公益性企業,更是商用性企業,在市場化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中肩負著社會代理商的重任。郵政這種商業性的市場定位,決定 了它商業化運營的必然走向。因此,郵政同樣是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它同樣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消費者的好惡取舍。郵政企業被推向市場,我們經營工作者的任務就是研究開 發市場、拓寬市場和占領市場,在浩瀚的市場經濟中捕捉商機,尋求發展。其次,要樹立競爭觀念。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市場經濟的 客觀規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郵政面臨全方位的競爭。這種競爭既有國內的競爭,又有全球經濟一體化引發的國際競爭;既有官方的競爭,又有民間的競爭。郵政市 場份額越來越小。縱觀郵政業務,不論傳統業務,還是新型業務,無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就連《郵政法》規定由郵政部門專營的信函業務,一些非郵政的速遞公司也在變相經營,郵 政的專營權已是名存實亡,而且現實的競爭還會越來越殘酷。但是,我們相當一部分職工并未認識到這場競爭的殘酷與無情,還處在自我陶醉狀態,認為郵政目前效益不錯,即使服務 中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事情,也不致于砸了飯碗。試想,我們的競爭對手提供的服務,時限 比郵政快,手段比郵政新,經營比郵政活,態度比郵政好,用戶都上了別人的門,郵政還怎 么生存發展?所以,當務之急是使全體職工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競爭觀念,把市場競爭這根弦繃得緊緊的,不能有絲毫的松弛。再象過去那樣慢條斯理,板起面孔等客上門,中 國郵政就不只是萎縮的問題,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操起手來卡自己的脖子。郵政永遠存在,但不一定是我們干! 第三,要樹立“三商合一”的經營觀念。“三商”即坐商、行商、代理商。郵政是坐地商。 全國7萬多個局所,大多居黃金碼頭、繁華鬧市,還有遍布城鄉的委、代辦點,為郵政開門經商、坐等候客創造了條件。郵政又是行走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那種 等客上門,你來我辦的被動經營思想,變被動為主動,變坐等為出擊,走出柜臺,參與競爭,放手擴展市場份額。如包裹業務開展點對點直運,特快采取門對門、桌對桌服務。上門宣 傳攬收,為用戶提供收寄、書寫、封裝、運輸等一條龍服務,頗受用戶歡迎。可見郵政走入市場天地寬,只要一切為消費者著想,就能得到市場豐厚的回報。郵政還完全可以利用得天 獨厚的網絡、信譽、信息諸多優勢成為大代理商。為所有商家或消費者代購、代銷、代辦、代運、代儲等,構筑網絡化營銷大格局。只要我們從“三商合一”的角度去思考經營問題, 就會看到郵政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二、以市場要求為準則,改革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