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工作經驗
做好復議應訴工作 樹立法治政府形象
近幾年來,蘭州市七里河區政府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6件,立案受理15件。經過審理,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5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38%;撤銷、變更6件,占受案總數的46%;申請人撤回復議申請2件;區政府責令七里河區西湖街道辦事處和崔家崖鄉政府限期重新做出行政處理決定2件;終止復議2件;移送處理1件。復議范圍涉及土地、城管、民政、計生等6個部門、3個鄉鎮和1個街道。行政復議事項包括行政處罰、行政收費、土地征用、土地確權、計生罰款、撫恤金發放以及行政不作為等行政管理的諸多領域。
應訴方面,截止目前,區政府法制辦受區政府委托共參加應訴案件1 5起。經過努力,勝訴9起;原告撤訴5起;現待審1起。
其中1起在全國最高人民法院結案,4起在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結案,并均以勝訴結案。訴訟事項既有對區政府做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不服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也有多年來區政府簽訂的合同、協議等引發的民事糾紛案件。
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1、加大宣傳,提高認識
區政府加大宣傳力度,盡量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會議宣傳、培訓宣傳、上街宣傳、簡報宣傳、投稿宣傳以及網絡宣傳等“六宣傳’’的方式,使《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深入人心,營造人人關心和支持行政復議工作的良好氛圍。并在具體宣傳中把握“三個并重",即:以宣傳復議訴訟知識為主與以案說法為主并重;以向群眾宣傳為主與以向領導干部宣傳為主并重;以向行政機關宣傳為主與以向社會宣傳為主并重。通過宣傳,讓廣大群眾深入地了解行政復議制度,提高行政復議的意識,并能運用行政復議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行政管理相對人“不知道告,不會告”的問題;要讓廣大機關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認識到行政復議是“民心工程”,是打造“誠信政府’’的客觀要求,搞好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從而將認真做好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化為自覺行動。
2、強化業務,依法辦案
為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復議應訴工作隊伍,除日常抓緊法律法規業務學習外,區政府還安排法制部門領導去昆明、安徽等地考察學習,加強交流,開闊視野。法制辦也先后安排法制工作人員參加省、市政府組織的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甘肅省行政處罰聽證主持人培訓,蘭州市法制研討班以及蘭州市首屆知識產權執法骨干培訓等工作;并結合每年的行政執法人員換證業務培訓工作,法制辦工作人員既是組織者,又是受訓者,始終堅持認真聽課,全面提高業務素質。另外,法制辦還自行組織法制專干旁聽區法院行政案件的審理,通過旁聽,使復議辦案人員熟悉庭審程序,掌握答辯技巧,增強應變能力,提升應訴水平,切實提高行政復議應訴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抓好法制工作軟件的同時,區政府還抓好法制辦的硬件建設。目前,區法制辦核編為4人,現在編4人。其中正職1人,副職1人(兼),法制專干2人。法律本科文化程度2人,大專2人;辦公條件寬敞,并已配備電腦辦公。
區政府嚴格執行行政復議各項規定,不斷規范行政復議程序,嚴把行政復議案件的受理、審理和文書關,并始終遵循合法、公正、及時和便民的原則,認真負責,切實履行法定復議職責。在具體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時著重抓了“四關四環節”。一是受理關。申請人提交復議申請后,首先對申請書進行審查,看是否在法定期限內,是否具備申請主體資格,是否屬于受理范圍,有關手續是否完備等。若全部符合復議法要求,即按規定受理,向被申請人送達申請書副本,并告知按時限提出答辯。二是審核關。即根據申請人提出的復議請求和事項,對被申請人提交的答辯意見和證據材料進行認真審查,詳細核對,依法分析其客觀性、合理性,并對執法主體單位的辦案程序、法律文書等進行審查。三是調查關,即對雙方提出的理由和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組織辦案人員深入現場和實地,做進一步取證或重新調查工作。四是決定關。經過上述程序后,再經區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集體討論研究,最后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并按時送達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在重點把好以上“四關”的同時,為完善監督機制,避免憑經驗辦案,法制辦還堅持嚴格抓好“四環節”,即辦案程序環節,適用法律環節,事實證據環節和裁量幅度環節。確實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法規準確,處理程序合法,裁量幅度適當。決不遷就某些部門和個別人情關系而勉強作出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公民閏永明不服區環衛局(原名稱)罰款3 0 0 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而申請行政復議,經法制辦工作人員認真查找法律依據并到現場實地查看,最后作出了依法撤銷區環衛局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