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婦聯婦女就業工作經驗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拓寬婦女就業渠道
**鄉地處區西南,屬典型的“城中鄉”。全鄉總面積32.6平方公里,總人口1.7萬人,富余勞動力4000人,其中:女性2310人,占總數的57.7%。近年來,我們婦聯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基本職能,把關心幫助婦女就業作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促進婦女發展的首要任務,有的放矢地加強就業指導,積極有序地加強技能培訓,扎實有效地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地安置婦女就業,探索出一條婦聯組織在新形勢下開展婦女就業與創業工作的新途徑。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織一張網——構建婦女就業平臺
我鄉人多地少,可耕用面積人均不足一畝,就業壓力比較大。隨著城市的延伸和一批批學生的回鄉務農,土地不斷減少,富余人員逐年增多,就業壓力日益突出,直接影響了農民的增收和農村的穩定。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婦聯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健全婦女就業網絡,幫助安置婦女就業。一是構建女工信息網絡。為了規范有序地幫助安置婦女就業,我們組織各村婦聯組織對轄區婦女勞動力開展全面深入的調查摸底,建立無業人員、下崗人員、特困人員家庭情況及用工信息等臺帳,將無業婦女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特長等內容建檔建成冊,做到一人一卡,形成了無業婦女勞力庫,為開展就業援助、促進就業以及社會保障等工作提供詳實的資料。同時,根據每個人的就業情況隨之變動檔案內容,使檔案帳卡與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實現動態管理。二是建立就業集會制度。為了解決富余勞動力轉移問題,我鄉建立健全了就業集會制度,制度規定每季度舉辦一次就業趕集會,為農民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我們以舉辦就業趕集會為契機,廣泛發動婦女走出家門就業,最大限度組織婦女參加就業趕集會,主動適應市場尋找工作崗位。近年來,我們共組織3000人次婦女參加各類就業趕集會不下13次,特別是今年春季舉辦的規模盛大的勞動就業洽談會,共邀請用人單位近百家,提供就業崗位近2000多個,吸引了全鄉近1000名婦女前來求職,當場達成就業意向300余人,與用人單位現場簽約近50余人。三是組建就業信息中心。我們婦聯組織十分注重用工信息的收集,組織人員利用網絡、報刊、電視等多種媒體,廣泛搜集各種用工信息,并與區勞動局、區民政局、部分用工單位等部門聯系,廣泛收集信息,并迅速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及時對外發布,各村也利用公開欄等形式及時向群眾公布,讓在家的婦女及時得到準確的信息。截止目前,共發布 19次信息共300余條。同時,還協調職介所,對鄉內婦女求職者實行免費推薦就業服務。近年來,職介所累計為婦女提供各類就業咨詢服務700余人次,600多名婦女通過職介所找到了理想的就業崗位。
送一門技——增強婦女就業本領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婦女勞動力轉移最大的問題是勞動者無技術、無本領,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因此,工作中,我們婦聯把提高婦女勞動技能作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活動,幫助婦女掌握一技之長,獲得致富金鑰匙。一是建立培訓基地。我們積極與江城鍋爐廠、氣體廠聯系,建立了以江城鍋爐廠、氣體廠為中心的鄉電氧焊技術就業培訓基地,新悅酒店為中心的服務業培訓基地,龍人集團為中心的市場營銷培訓基地,鄉經管中心為中心的財會、微機培訓基地,每年幫助培訓缺乏技術的婦女近500人,使她們掌握了一技之長,增強就業信心,不少的同志走出培訓基地后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二是開展定向培訓。為了使培養的人才更貼近市場的需要、企業的需要,我們結合婦女特點,大力開展美容、美發、服裝加工、家政等各種適合婦女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她們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同時,積極與轄區大企業聯系,針對企業需要的勞動崗位,委托企業代為進行集中培訓。我鄉龍人集團需要大量的市場開拓型人才,于是我們組織了100多名婦女委托龍人集團代為培訓,培訓完后由企業從中選擇符合要求的人才。第一期培訓50多名婦女被該企業錄用。三是建立培訓基金。為了加強就業培訓,我們每年投入20多萬元用于培訓婦女。前進村與區成人教育中心共同開辦了成人教育大中專夜校,免費鼓勵村民學習,提高文化素質,培訓婦女400余人次,50多名婦女已經獲得中專學歷,20多名婦女已經獲得大專學歷。我們還積極地與職業技術學校聯系,由鄉村共同出資開辦一些適合婦女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班,幫助婦女提高勞動技能,增加勞動就業機會。據統計,近年來利用各級學校和社會資源累計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80余期,培訓婦女2000余人次,1000余人次獲得各種勞動資格證書,就業率達到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