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第三產業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全力打造第三產業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中共ⅹⅹ縣委書記 ⅹⅹⅹ
近年來,ⅹⅹ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來抓,從各個方面給予扶持和引導,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貿流通、金融保險、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傳統產業為主體,以文化旅游、電子商務、房地產開發、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門類齊全的第三產業發展新格局。2003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8.4億元,占gdp總值比重達到40%,稅收入庫占地方財政收入的47.2%。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轉變發展觀念,切實擺正位置。借鑒外地經驗,我們深深體會到:要使第三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關鍵在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此,我們著力在以下三個方面狠下了功夫:一是徹底“換洗腦筋”。近年來,面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特點和我國實施大開放的新形勢,縣委、縣政府按照“不論所有、但求發展,不論所屬、但求所得”的發展要求,堅持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徹底“換洗腦筋”,引導和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全面營造了“沒有不可開放的地方,沒有不可開放的領域,沒有不可開放的產業”的強大發展氛圍。二是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書記、縣長親自掛帥的發展第三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一名縣委副書記主抓第三產業發展工作。同時,將計劃發展委員會的內設機構“三產辦”升格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定編5人。各級各部門也相應建立了第三產業專抓班子,明確了專人負責,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真正在全縣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實責任機制。縣里建立了各級領導干部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量化管理。對聯系戰線和鄉鎮的縣級領導、農村各鎮、縣直部門分別下達了年度發展第三產業目標任務,納入干部崗位目標管理,并實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報,年終一考核,其結果與干部的工作實績直接掛勾。同時,我們還制定了“發展第三產業獎懲辦法”,由縣財政拿出了專項獎勵基金30萬元,對發展第三產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措施不硬、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責任追究,從而增強了各級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整合發展要素,提升壯大規模。我們按照“整合要素、聚集發展”的原則,堅持以優化政策為前提,以擴大商貿流通為基礎,逐步帶動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聚發展,實現第三產業優化升級。一是優化政策。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出了《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關于白水科技工業園投資優惠政策的若干規定》和《外來投資企業保護卡》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行縣收費中心、政務中心辦事制度,實行“一棟樓辦事,一站式審批,一個窗收費,一條龍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特別是對一些就業容量大、經濟拉動力強的第三產業項目實行“一路綠燈”,特事特辦。目前,全縣新上大型百貨超市、藥品超市、賓館酒店達28家,小型商業超市、餐飲店鋪達1000余個。二是培育龍頭。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我們實行縣級領導掛點服務,積極引導這些企業上檔次、創品牌。目前,全縣已逐步形成了以百惠超市、家家樂超市、友誼家電商場、東方服飾城等為龍頭的商貿流通業,以富麗華、樂都、仙蹤林為龍頭的文化娛樂業,以浯溪碑林、金洞漂流、大江自然風光、石洞源名人故里為龍頭旅游業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產業,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如以住宿、餐飲、娛樂為主的華天大廈,年純收入達400多萬元;以商品零售為主的百惠超市,年銷售收入達1800多萬元。三是整合市場。按照市場運作機制,大力整合市場功能,鞏固、完善和發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和縣際邊貿市場,實現了市場向專業化,商品流通向規模化發展的轉變。目前,全縣已建有各類大小市場73個,其中各類專業批發市場12個,年成交額達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