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之家]縣“十五”計劃中期評估報告
一是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把工業經濟發展作為發揮區域優勢、增強競爭能力,增添發展后勁、壯大綜合實力的關鍵環節。實施科學規劃,優化工業布局,盡快完成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型,實現區域經濟工業化。根據“相對集中、扶優扶強、注重環保”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進一步加大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一批大企業和大集團,做精做專一批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引導優勢行業進一步擴張,著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確保工業經濟提速增效。
二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根本,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要堅定不移調整農業結構,優化配置農業資源;要加速和規范土地流轉,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加大農業招商力度;要抓住國家和省市新一輪農業投資契機,全面加強農業項目的爭取力度,夯實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基礎;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大龍頭企業,搞好農產品市場建設,從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全方位進行扶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代,重點抓好農村“六通三化”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業和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搞好農民工培訓,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和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增加農民非農產業收入;繼續抓好農民負擔監管,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要突出旅游業發展,以“兩山兩湖”的綜合開發為主,充分發揮自然、歷史、人文資源優勢,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制訂完善全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旅游業發展措施及相關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旅游業。要把房地產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大造宣傳聲勢,打造優良的人居環境,培育和引進房地產知名企業,規范和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主動融入綿渝房地產大市場。要著力發展環保業,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城市化水平為目的,抓好環境保護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提升發展新興第三產業,積極推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會展、拍賣、租賃、網絡消費服務等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構建“物流中心”。加快發展通訊、運輸等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
(四)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努力增強區域競爭力
要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按照“實力做強,功能做優、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要求及“山水園林商貿旅游城”的定位,搞好縣城建設與開發,形成縣域經濟增長核。加速推進城市化進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質量,努力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一要加強城市規劃設計,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舊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以及河東片區開發,配套完善路、水、電、氣、綠化等基礎設施。三要切實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功能。加強建筑業管理力度,規范招投標行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通信質量;推廣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完善建設政府辦公業務網,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進程。盡快形成全縣工業框架、城市框架,促進全縣投資環境、交通環境、旅游環境質量的改善。四要強化城市管理。搞好以市容市貌、道路交通、市場秩序、建筑工地、河道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大力推進社區服務和小區物業管理,逐步完善配套服務功能;進一步理順城市綜合管理體制,健全城市綜合管理監督體制,增強分工明確、規范高效、依法行政的城市綜合執法的透明度,規范政府性資金的收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