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之家]縣“十五”計劃中期評估報告
(二)結構調整目標。2003年,全縣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00年的24.5:42.3:33.2調整為21.4:43.0:35.6,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2.4人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農業結構中,糧經結構由2000年的1.62:1調整為2003年的1.6 :1;種養結構由2000年的1.15:1調整為2003年的1:1.76。工業結構中(規模以上),2003年(下同)飲料食品業產值達到93778.3萬元,比2000年增長7.5%。三年遞增2.4%,比目標6.2%低4.8個百分點;醫藥化工業產值達到67606萬元,比2000年增長94.0%,三年遞增24.7%,比目標高6.9個百分點;電力能源業產值14211萬元,比2000年增長40.1%,三年遞增11.9%,比目標低0.8個百分點;紡織服裝業產值21797萬元,比2000年增長1.1%,三年遞增0.4%,比目標低5.5個百分點;建筑建材業產值19645萬元,比2000年增長52.1%,三年遞增15.0%,比目標高4.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308萬元,比2000年增長81.6%,三年遞增22.0%,比目標高0.9個百分點。三產業結構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87萬元,比2000年增長37.9%,三年遞增11.3%,比目標高1.8個百分點;全社會貨運量193萬噸,比2000年增長25.3%,三年遞增7.8%,比目標高4.8個百分點;全社會客運量513萬人次,比2000年下降11.7%,三年遞減3.8%,比目標低4.7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10798萬元,比2000年增長71.6%,三年遞增19.7%,比目標高5.5百分點。城鄉結構中,非農業人口達到236178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22.83%,比2000年提高4.59個百分點,其中縣城區非農業人口21.5萬人,比2000年增加2.6萬人。所有制結構中,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達到37.1%,比2000年提高2.8個百分點,遠遠超過計劃2005年達30%的目標。
(三)人民生活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60元,比2000年增加787元,年均遞增6.1%,比目標低0.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2492元,比2000年增加329元,超過“年人均增加100元”的計劃目標。
(四)生態環境目標。耕地復耕的整治面積(國家投資)462.38畝,比2000年增長317.3%,三年遞增61.0%,遠遠超過了計劃平均增長0.6%的目標;基本農田的比重達到85.51%,比2000年提高1.85個百分點,高于目標3.51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42.5%,比2000年提高4.51個百分點;城區so2年日均值0.092mg/m2,比2000年高0.012mg/m3,比目標高10.37個百分點。
(五)科技發展目標。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01%,與2000年持平。
(六)社會發展目標。全縣總人口1034628人,比2000年增長3.3‰,三年遞增1.1‰,遠低于7‰的計劃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0.09‰,比2000年1.4‰低1.31個千分點,控制在計劃5‰的目標以內;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比2000年提高0.3個百分點;小學升初中比倒達到98.5%,比2000年提高0.5個百分點;初中升高中比例達到59.4%,比2000年提高9.1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4.5%,比2000年低1.5個百分點,控制在計劃8%的目標以內。
(七)對內外開放目標。2003出口創匯2414萬美元,比2000年增長197.7%,三年遞增44.3%,比目標高20個百分點;引進縣外資金47360萬元,比2000年增長132.2%,三年遞增43.7%,高于目標35.6個百分點;勞務輸出達18.5萬人次,比2000年增加4萬人次,比目標2005年15萬人次多3.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