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學習貫徹《信訪條例》會議上的講話
(三)貫徹實施《信訪條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做好信訪工作,對于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的《信訪條例》,既能夠依法合理地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有效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又能夠依法及時地化解矛盾糾紛,建立良好的信訪秩序。這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社會主義法制,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進社會誠信友愛,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我們要從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來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用信訪工作的實際成果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努力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貫徹實施《信訪條例》,是順應信訪工作新形勢的迫切需要。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黨和政府體察民情的重要窗口,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我市人均gdp已經突破美元這個標志性界線,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既是社會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的時期,又是維護穩定任務十分艱巨的時期。這個時期,各種利益關系愈益復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與此同時,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行為方式和社會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的訴求越來越多,這在客觀上對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我市信訪工作現狀看,形勢不容樂觀。一是信訪量居高不下。去年,全市黨政機關共受理群眾信訪件次,比上年上升*.*%。其中,集體訪批*人次,批次上升.*%,人數上升*.*%。二是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突出反映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職工安置和社保問題、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房屋拆遷和土地征用問題、農村土地流轉和山林水面糾紛問題、涉法訴訟問題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群體要求解決或提高政治生活待遇問題等。三是信訪活動組織化傾向明顯。部分上訪人員跨縣市區串聯活動,經常有組織地到各級黨政機關纏訴纏訪。四是異常上訪時有發生。去年市委市政府大門被堵就達**次,鰲峰大街被堵*次;還有的上訪人員打標語、攔截公務車輛、堵塞道路等。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積極穩妥地處理了一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信訪問題;全市信訪戰線上的同志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熱情待群眾來訪,認真辦理群眾來信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些突出問題,一是信訪渠道還不夠暢通,有的地方、部門特別是一些基層單位對信訪人反映的問題推諉扯皮,或者簡單應付了事,致使應該解決的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二是信訪責任制還沒有真正落實,對信訪問題層層轉送,只轉不辦,責任不清,效率低下。三是對規范信訪秩序缺乏有效手段,信訪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制止。新的《信訪條例》,在暢通信訪渠道、創新信訪工作機制、維護信訪秩序、強化工作責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是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