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民營經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規模大、規格高的全市民營經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喬書記還要做重要講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貫徹。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當前全市民營經濟工作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列入經濟發展的“四大突破”之一,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市各級強化領導,落實責任,放寬政策,優化環境,推動了全市民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是經濟總量迅速擴張。截止2001年底,全市工商戶發展到162483戶,私營企業7829戶,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注冊資金達61.8億元。去年,全市個體私營工業完成產值718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79%。二是民營經濟成為稅收的重要來源和安置就業的重要渠道。2001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上交稅金5.87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21%;上繳稅金過百萬的民營企業達到145家;在個體私營企業就業的人員達到167萬人。三是民營經濟素質有了一定提高,成為全市科技創新和出口創匯的生力軍。去年,全市民營科技型企業達951家,從業人員4.8萬人,不少企業開發的產品有較高技術水平。去年,全市已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達到69家,占全市已獲權企業總數的27.9%;民營企業出口額24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5%。
全市民營經濟近幾年盡管有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不足,與我省一些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從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一是我市民營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濟實力較弱。全省個體私營企業注冊資本超過100萬元的有1萬多家,而我市只有500家,僅占全省的5%,比淄博市少389家;浙江省個體和私營企業平均注冊資本在2萬元和80萬元以上,而我市分別僅為1.25萬元和52萬元。二是管理方式落后。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南方沿海省市,有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而我市多數民營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家族式、手工作坊式管理階段,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特別是入世后市場競爭的加劇,這種管理方式越來越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三是技術水平偏低,競爭力差。我市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經營領域屬傳統產業,大多數企業生產技術落后,有不少企業使用的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普遍較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名牌產品更少。四是民營經濟外向度不高,不適應入世的新形勢。浙江省溫州市有60萬人出國經商辦廠,形成了溫州產品的銷售網絡。而我市走出國門進行對外貿易以及與外商進行合資合作的民營企業很少,去年全市民營企業出口創匯占不到全市自營出口創匯總額的8%。五是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表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民營經濟發展快、規模大、效益好的大戶主要集中在少數縣區,縣區之間、鄉鎮之間發展不平衡,影響了全市民營經濟規模的膨脹。
面對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不足和差距,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壓力感。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已給予了充分肯定,為我們發展民營經濟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澤民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民營經濟經營者和從業人員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可以說,民營經濟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機遇。在這種情況下,我市民營經濟在發展上出現差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礎條件、地理位置、人才、技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但應主要在主觀上、工作上找原因。主要是“四個不到位”: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部分地方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對黨中央關于鼓勵、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認識不足,沒有把發展民營經濟放到重要位置,工作抓得不緊。部分干部群眾對民營經濟存有“一國有、二集體、不三不四干個體”的陳舊觀念,存有民營經濟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沖擊國有企業,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必然導致腐敗等不合時宜的思想;有的同志對發展民營經濟思想上雖能想得通,但一旦遇到具體問題,往往放不開手腳,怕擔風險,缺乏闖勁;有的領導干部對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存有顧慮,害怕被說成“傍大款”;部分民營企業經營者仍是小農意識,小成即滿,小富即安,沒有當大老板、干大事業的氣魄和膽識。思想上的不解放,必然導致認識上的不一致,形不成“想民營、議民營、干民營”的濃厚氛圍。二是政策制定和落實不到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很多發展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但從落實情況看,差距較大。從這次市委、市政府組織的全市民營經濟“百村千企萬人”調研發現,有些部門和地方對民營企業該下放的權利沒有下放,該減費讓利的沒有落實,有的甚至采取歧視性政策。三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部分同志對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民營經濟中的職能和作用認識不清,有的習慣于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主要靠行政命令抓民營經濟的做法,存有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對民營企業瞎指揮的問題。還有的從部門利益出發,以加強管理、整頓秩序為名,限制民營企業發展,個別的甚至“吃、拿、卡、要”,搞“三亂”,加重企業負擔。四是對發展民營經濟緊迫性的認識不到位。從全省情況看,近年來,兄弟市工作力度很大,民營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隨著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的貫徹落實,各市都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重點,競相加快發展,呈現出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面對這種形勢,還有不少同志或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或盲目樂觀,看不到不進則退的嚴峻的形勢。全市上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沒有民營經濟的大發展,財政緊張、就業壓力大、農民增收難等問題就難以切實有效地解決;沒有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全市國民經濟發展就缺乏后勁和活力,“十五”規劃目標就難以順利完成。我們一定要增強緊迫感、危機感,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牢固樹立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新觀念,打破各種框框,沖破各種束縛,把思想真正統一到上級關于發展民營經濟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來,認真解決好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手腳,大膽發展,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