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計劃中的農業和農村問題
3、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從提出新階段到戰略性結構調整,再到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行戰略性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確保農民收入的增長,順這這個線索,可以看出中央這幾年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非常清晰的。進入新階段,農產品供求的數量矛盾基本解決以后,農民收入增長就越來越成為農村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也是貫穿在“十五”計劃《綱要》農業農村部分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紅線。中央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高度關注的,2000年11月,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總書記、總理在會上的講話都強調要把農民的收入增長問題放在整個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12月,中央在成都召開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的工作會議,部署農村基層干部搞好“三個代表”的教育,主要就是要促進農村結構調整,保證農民增收減負。2001年元旦剛過,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農民收入增長。農村工作會議結束后不到半個月,中央在北京召開農業科技大會,表彰了一批農業科學家,提出了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綱要。春節剛過完,中央在安徽召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短短的幾個月中,中央就召開了一系列關于農村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減負的會議,可見,中央對當前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高度關注的,關注的焦點就是農民的增收問題。但是也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到,農民增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當前農產品銷售困難,價格下跌,這是導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一個最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把眼界放寬一點看,產品的銷售困難和價格下跌絕不僅僅存在于農業,大量的工業品也是這種情況。如果眼界再放寬一點,應該說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不僅在我國存在,而且也是當前的一個全球性現象。所以農民收入增長面臨的困難,有些問題是帶有共性的,是和經濟周期現象直接有關的。只有需求旺起來,市場旺起來,產品好銷,價格恢復到合理的水平,農民收入增長才會解除最大的制約,但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解決農民收入增長問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是靠一、兩項具體政策就能解決問題的,關鍵要努力做好農業、農村方方面面的工作,當然也有待于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進一步好轉,使農產品銷售有更廣闊的市場。
三、“十五”綱要中關于農業問題的四個方面
《綱要》對于農業部分作了許多比較具體細致的安排和部署,概括起來可以說有四個大的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要保護農業生產能力、保護糧食生產能力,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和市場條件。要保護耕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生活條件、市場條件,最終實現保護基本農田,保護糧食生產能力這樣一個目標。從長遠看,中國的人地比例關系決定了糧食的供求關系是不可能寬松的。所以,不管現在出現什么情況,從長遠看,我們只有保護好糧食的生產能力,才能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第二個方面是強調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此來帶動農民收入的增長;第三個方面,要穩定黨的農村基本政策,進一步深化農村各方面的改革;第四個方面,要鞏固“八七”扶貧成果,進一步搞好新時期的扶貧工作。這是十五期間農業農村工作幾個最主要的方面。我著重談一下對結構調整的一些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