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 抓好我縣農村工作
同志們:
根據培訓計劃的安排,我與大家一起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和我縣貫徹一號文件的一些思路。下面結合本人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的體會,講三個問題(1、中央出臺一號文件的背景,2、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精神,3、我縣貫徹文件的一些思路),供同志們參考。
一、中央出臺一號文件的背景
1993年以來,中央每年召開一次農村工作會議、每年出臺一個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文件,已經成為慣例。但2003年卻先后召開了兩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下發了兩個文件,為20年來所罕見。
新一屆中央剛剛選舉產生不久,為準備2003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召開會議。在2002年12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就提出,要更加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為2003年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了非常重要的鋪墊。
1997年為簡化會議程序,中央作出規定,各個行業、部門的會議,除分管領導外,中央領導一般都不出席和講話。2003年初,新當選的總書記胡錦濤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作重要講話,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慣例。胡總書記在會上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這句話后來被廣泛引用。這也解釋了總書記到會作重要講話的深層原因。因此可以說,2003年從上到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比以前提高了。
2003年底,第二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從表面上看,這一方面是出于對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原則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拉開農村改革序幕的紀念,另一方面也由于2004年春節是在1月份而使會期提前。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經過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后認為,2003年在遭受非典和多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下,農業和農村保持穩定發展,目前的局面來之不易,很多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同時,近幾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緩慢,已成為影響農村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問題。
最近六七年來,農民持續增收困難。自1997年到2003年,農民收入每年平均只增長4%左右,僅相當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一半;1997年到2002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長了380多元,而城鎮居民收入卻增長了2500多元,增加額尚不足城鎮居民的1/6。
農民收入問題直接關系著農產品的生產。據統計,2002年與1997年相比,農民來自農業的人均收入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00元左右。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減少,必然影響到農民尤其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事實也恰恰如此。2000年以來的4年間,我國的糧食生產一直持續下滑,播種面積不斷下降。2002年,糧食播種面積僅14.9億畝,比1998年減少了2.2億畝。
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恢復和提高糧食生產顯然已不可能再用行政命令的辦法去強迫農民種糧。要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首先必須讓種糧農民能賺錢。因此,即使為了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的穩定供給,也必須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直接制約著農村的購買力,抑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和內需的啟動,二三產業的發展也受到嚴重限制。現實表明,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生活的改善、農民對農業的投入,還關系著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