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無煙日國旗下講話(精選3篇)
小學生無煙日國旗下講話 篇1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親愛的同學,你知道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嗎?大量的科學研究資料早就證明,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十分廣泛。所有煙草中均含有可導致人體發生多種致死性和致殘性健康問題的毒素;吸煙者患癌癥,尤其是肺癌、心臟病、肺氣腫及其他致死性疾病的危險性會明顯增加。然而,就在去年的今天,一項針對青少年煙草使用情況的最新調查顯示,中國有20%以上的初中生嘗試過吸煙,近92%的學生認為吸煙肯定會損害健康,但仍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表示可能或肯定會在今后吸煙。青少年吸煙在中國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如今全球平均每年有400萬例、每天有11000例死亡與煙草有關。正如專家所言,煙草是一種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就會殺死消費者的產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品,煙草流行是一種無情的不分國家和社會的公共衛生災難。
中國是世界第一煙草大國,煙草的產銷量均居世界之首。據統計,全世界每3個吸煙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人,中國擁有煙民3.2億,消耗著全世界煙草總量的三分之一。當發達國家的煙草商因在本國受到限制與責難,千方百計地向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推銷香煙、誘惑青少年吸洋煙時,我們廣大青少年決不能“誤上賊船”。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為了摘掉煙草大國的帽子,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大聲吶喊:不要讓煙霧籠罩孩子。
小學生無煙日國旗下講話 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是3月3日,也是全國愛耳日。**年第**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確定為"——"。
耳朵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但是,我們日常很多的生活習慣都在不斷的損害著我們的耳朵,如游泳進水,長時間戴耳機聽歌等等,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我們的耳朵受到傷害,聽不到聲音了,那就會沒法聽老師講課,影響我們的學習,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很大的不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日常如何保護耳朵。
1、戴耳機注意時間,不能太長。
現在有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特別是許多青少年,不管是走路,還是等車、坐車、吃飯,都是手上拿著手機,耳朵里塞著耳機。其實音樂耳機帶久了,總會感覺耳朵隱隱的痛,因為我們同學年紀小,現在還不怎么感覺的出來,但是可以肯定,長此以往,耳朵總會出問題的。所以,愛聽歌的同學,盡量注意一下勞逸結合,一個小時左右要休息一會,讓耳朵透透氣。除此之外,爆竹、一些聲音嘈雜的玩具、對著耳朵大聲喊話等等都會對耳朵產生危害,聲音越大,接觸時間越長,對我們的聽覺影響越大。
2、盡量少掏耳朵,千萬不要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耳機聽歌,或是聽其他東西,耳朵是比較容易產生更多耳垢,還會偶爾伴隨著癢,總想去掏耳朵,也總會有時不小心弄疼耳朵,更有可能挖傷耳道甚至損壞耳膜。其實耳垢是耳油分泌混合死皮,一般不用清理,會自行排出,推回去反而會構成耳道閉塞。同時耳油具有殺菌作用,耳垢就像小防線,阻止塵垢入侵。所以啊大家不要挖耳朵。如果耳垢確實很多,堵塞了耳道,影響聽力,應該讓父母帶著到醫院找醫生幫忙清理。
3、日常注意外耳清潔,每天洗臉時多注意洗洗耳朵周圍。
有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的耳朵外耳部分,耳朵背后,因為看不見,也沒人注意,經常會殘留很多污垢在上面,所以,建議多清潔自己的外耳部分,特別是耳朵背后,一般每天洗臉的時候,有意的洗洗耳朵背后,基本上這樣就差不多了。
4、洗澡,游泳耳朵進水及時清理。
在洗澡,洗頭的時候,或是我們游泳的時候要注意耳朵的防水,當不小心導致耳朵里進水,特別是不干凈的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清理干凈,不然很容易發炎的。如果洗頭洗澡進水了,出來用棉簽吸干凈就可以了。如果游泳進水了,頭偏一側,踮腳跳跳,水就出來了。
5、擤鼻涕。
傷風感冒時,千萬不要捏住鼻子兩邊一起擤鼻涕,以免壓力過大,帶菌的鼻涕乘勢進入耳咽管到中耳,引起中耳炎。要擤鼻涕,應該逐個鼻孔來。
愛護耳朵,請同學們記住一首兒歌:耳朵長在頭兩旁,要聽聲音它幫忙。不摳不掏保護好,耳聽八方能力強。
謝謝大家!
小學生無煙日國旗下講話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X年X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志愿者。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處不在。抗震救災時,扶貧濟困時,維持秩序時,為他人服務時,他們的身影總是在最面,給人以安全感。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我們并不知道,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志愿人員日”。聯合國志愿者有百分之三十在非洲工作,百分之二十五在亞洲工作;還有一些志愿者,在世界上最落后、最貧困的地方工作,在那些偏遠的山區、農村,他們的生活條件可能還不及我們的千分之一。有時候,志愿者們甚至會到戰場上去,巴爾干戰爭、中非的大湖危機,到今天的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色列,我們總是能看見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幫助婦女、幫助兒童、幫助老人,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卻不求回報。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做什么,而不該看他得什么”一位志愿者如是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從“樂善好施”的千古賢句到雷鋒的“為人民服務”,華夏兒女一直用行動詮釋著“助人為樂”的最佳定義。
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國人民顯示出了高度的默契,團結互助的精神。在短時間內,大量的救災物資送達災區,航班、列車為救災提供便捷通道,志愿者們得以迅速進入災區展開救援和幫扶工作。20xx年上海世博會,持續了整整5個月,不同國家的人們來到不同國家的展館,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在偌大的世博園區里,有一群身穿綠白相間服裝的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組委會招募的8萬名志愿者。因為極具特色的衣服而被親切地稱為“小白菜”的他們,有來自不同的國家,做著不同的工作,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齡,但是他們聚在一起,就成了一棵棵茁壯的小白菜。他們每天為游客們提供幫助,為外國游客當臨時翻譯,為老弱病殘提供綠色通道,不厭其煩地拿著地圖一遍又一遍為游客指路…..我們只看見他們微笑的臉龐,卻沒看見濕透的衣襟,紅腫的雙腳,發炎的喉嚨…..
當志愿者是不易的,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像其他志愿者一樣地付出,可是身邊的小事卻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隨手拾起一片紙屑,及時制止沖突,拭去墻上的污跡,用文明的語言覆蓋臟話,懂得關心和幫助別人,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到的。
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不僅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心靈上也會感覺到快樂。爭做志愿者,讓我們竭盡所能,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創造一個有愛的社會,迎接跟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