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沖刺學生發言稿(精選3篇)
百日沖刺學生發言稿 篇1
同學們:你們好!
三月的初春,乍暖還寒,憧憬火熱的六月,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仿佛聞到了劍拔弩張的火藥味。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離中考決戰僅有100天的時間,100天就是100次的沖鋒,100天就是100次的搏擊!
中考是你們人生旅途的第一個加油站,她意味著你們的希望,你們的前途,甚至是命運,挑戰六月就是挑戰命運和未來,如何在中考中脫穎而出,考出理想的分數,我認為必須有明確的升學目標,正確的學習方法,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對中考形勢的正確分析,要以正常的心態正視中考,以頑強拚搏的精神去迎接挑戰。
同學們要在100天的時間完成五門課程的復習和梳理,而每個知識點都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得以強化,才能運用自如,薄弱學科還需要我們花大量的精力去投入,還要參加體育測試,而中考的倒計時已把我們步步逼向零點。“九年磨劍、六月試鋒”,我們實際上已身不由己,重重困難在逼迫著我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但是困難再大,也嚇不倒我們,我們有能力有條件參與競爭,每個勇士都要敢于直面現實,挑戰現實,挑戰人生,為了在這場激烈的斗爭中獲得最后的勝利,使我們心中的理想化為現實,我們應該腳踏實地認真復習,利用好每一次考試,每一分鐘,不斷完善我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此,我提出以下復習備考要求:
第一,要確立奮斗目標。目標是我們奮斗的方向,它給我們的動力,沒有目標,我們的復習備考就會推動方向和動力。目標的確立必須符合每個人的實際,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合適的目標會使我信心倍增,干勁更大。它會激勵我們為之奮斗,在奮斗中我們的目標就會實現。
第二、樹立必勝的信心。“信心是基石,拼搏是保障”。充滿信心,是決戰中考的前提,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機遇、相信自己的前途,相信自己還有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要堅信憑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學好各門功課。同學們,你們要牢記信心第一,勇往直前。只有擁有了信心,你才可能擁抱成功。要樹立信心,不要畏懼中考,要充滿信心地走進中考,你才能揮灑自如,超常發揮,考出意想不到的好成績。同學們,你們要確信自己是優秀的,并把全部精力都集中起來去證明它,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第三、樹立積極端正的態度。我們說“態度決定一切”,積極端正的態度,是決戰中考的保障。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只能從中考角度著眼,所作所為都要有利于中考,與中考無關的念頭不要想,與中考無關的事不要做,要以一顆火熱的心去投入到緊張的復習備考中去。要熱心于聽課、熱衷于解題、熱愛自己所干的事業。但是,現在還有部分同學并不珍惜眼前的機會,顯得精神不佳、作風散漫、作業拖拉,遲遲進入不了狀態。時鐘在不停地走,我們沒有時間去浪費、去失敗。必須以積極端正的態度投入到中考備考復習中去。
第四、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是決戰中考的支柱。中考不僅僅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檢驗,同時也是人非智力因素的較量;心理素質是增強劑,它能使人的各種能力發揮到極致。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技術再棒的運動員與可能遺恨賽場。征戰中考,壓力難免,競爭難免,但問題是你怎樣看待壓力,怎樣看待競爭!你是把它作為煩惱、包袱,還是將它作為動力。壓力和競爭的確會給你們帶來沉重和不安,你們誰不渴望希望九年的寒窗能有一個好的結局,你們哪一個不希望自己考出一個好成績來回報學校和老師,來回報父母,來回報自己的辛勞和汗水。但憂慮沒有用,回避也沒有用,你只能正視壓力,正視競爭,正視復習備考中的暫時失利,所有這一切,你們都必須直接面對,弱者戰勝它們。你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加倍地努力學習。要做到:當我暫時失利時,我心中正醞釀著成功。持之以恒,勤奮不止,金榜題名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有志者事竟成。因此我們只有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毅力,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第五、注重基礎,提高能力。扎實的功底,強有力的實力,是決戰中考最有力的武器。由于素質教育的推進,重基礎、重能力、重應用,綜合考查學生的素質的題目將有所加強。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方向,在復習備考中,要夯實基礎,在練習和測試中不斷找出不足,及時彌補。不斷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我們的基礎更加扎實,能力更加完善。我們將以更好的狀態迎接中考的挑戰,并在競爭中獲勝。
第六、復習備考要以科學的方法為指導。科學的方法,是決戰中考的法寶,在勤奮的基礎上,把握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復習備考中我們心要誠,心要靜,要合理分配時間。要重視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學習的主渠道,教師的教學是針對中考,針對學生的實際,具有極強的實效性,同學們千萬不能自己另搞一套,否則就會舍本求末,事倍功半。
提高復習備考效率的另一個行之有效方法是每一學科準備一個改錯本,將自己平時考試中作錯的題或者容易混淆的概念記在這個本子上,平時和考前再從頭到尾翻一翻,算一算,記一記,多次重復加深印象,到考試時就會胸有成竹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了。
同學們,在復習中,課堂學習是關鍵,上課要認真聽講,作好筆記,理解老師的解題思路,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注意知識的積累和復現,復習備考是知識的復現,在復現中要注意知識的再現,已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特別是重點內容,考試的熱點,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再看看,算一算,只有經過多次反復,才能有效地使知識得到強化,概括起來說就是作好“三管”———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問,不留隱患;管好自己的手,老師布置的習題一定要動手做,只看不做就會出現看到題,題題都會,做起來題題都有失誤,務必要防止眼高手低;管好自己的腦,提倡獨立思考,對同類問題要注意歸納比較,這樣,才能將知識內心化為自己的思維能力。
同學們,青春就應該胸懷大志,就應該將豪情寫在臉上,用挑戰與成功來詮釋生命的內涵。是駿馬,就要揚蹄飛奔,是雄鷹,就要搏擊長空,是水手,就要劈波斬浪,是勇士,就要勇往直前。同學們,中考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將帶著從容的微笑,去迎取我們志在必得的勝利,讓我們積極行動,攜手并進,咬緊牙關,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奮戰一百天,實現進步,讓青春與理想在六月張開翅膀!奮戰一百天,創造佳績,讓成功與智慧在六月閃光。
百日沖刺學生發言稿 篇2
我們無法選擇災難是否來臨,但我們可以選擇應對災難的態度。
汶川強震,舉國皆痛;抗災搶險,萬眾一心。災難面前,沒有旁觀者。被埋在瓦礫之中的同胞正等待生命的奇跡,一線救災人員正在與死神賽跑,無數幸免于難的災區同胞正面臨饑餓的威脅,災區的交通尚未恢復
、通訊尚不正常……此情此境,作為一個普通人,除了為災區同胞祈福,我們還能為救災做點什么?
你可以盡量少往災區打電話,以緩解當地極度擁擠的通訊網絡,即使電話非打不可,也請你盡量長話短說,為救災節省更多的信息空間;你可以盡量減少往災區的行程,以給運輸救災物資和人員節省更多的交通資源;你也應該保持一顆理性的心,不要聽信諸如“40天后中國還會有一場大災難”之類的荒誕謠言,當然,你更不能讓自己成為這些謠言的傳播者;你也可以盡自己的力量為災區捐款捐物,甚至獻出你寶貴的鮮血,哪怕是一塊錢,一件舊衣服,一滴熱血,涓涓細流仍然可以匯成溫暖的江河,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駛向希望的彼岸。最后,請你好好工作、學習、生活,請你保持一顆悲憫的心,請你不要忘記,在一片廢墟之中,有那么多的同胞在演繹著生命的奇跡,請祝福他們,請祝福中國。
不期而至的地震,可以摧毀房屋,可以震垮橋梁,甚至奪去數以萬計同胞的生命,但它沒有、也不能摧毀我們戰勝災難的信心。愛,人類本真的對于生命之愛,是比地震、洪水、病毒更強大的力量。
有了愛,災難會使我們更堅強;互相扶持,會讓我們更加懂得愛的真諦、生命的珍貴。是的,正是這種愛的力量,它讓我們信心百倍,它讓我們戰無不勝。
汶川并不遙遠,同呼吸共苦楚,讓災區和我們天涯咫尺,這一刻,我們都是“汶川人”;愛心不論多寡,只要有一顆愿意去愛的心,你就是這場偉大生命奇跡的創造者。每個人以勇氣對災難,以愛心對同胞,以行動對熱血,則勝利可期、中國可期。
百日沖刺學生發言稿 篇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能夠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我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能夠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我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完美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快樂。